西风木末动微凉,鶗鴂先鸣草不芳。
消瘦幸能全晚节,纤秾未肯入时妆。
愿凭好句轻元白,若问前生属绮黄。
我忆憩园无眼福,登高无倚每彷徉。
西风木末动微凉,鶗鴂先鸣草不芳。
消瘦幸能全晚节,纤秾未肯入时妆。
愿凭好句轻元白,若问前生属绮黄。
我忆憩园无眼福,登高无倚每彷徉。
注释:
- 西风木末动微凉:西风吹动树木末梢,带来些许凉意。
- 鶗(xuàn)鴂(jué):即杜鹃鸟,古人认为它能报时,故名。它先于百花而鸣叫,预示着秋季的到来。草不芳:指草木凋零。
- 消瘦幸能全晚节:身体瘦弱,但还能保全晚节,比喻虽处境不佳但保持高尚的操守。
- 纤秾(nóng)未肯入时妆:纤细与丰腴都不愿意迎合当时的时尚潮流,指不受世俗影响,保持自己的本色。
- 愿凭好句轻元白:希望自己能写出像白居易那样优美的诗句,受到人们的赞赏。
- 若问前生属绮(qǐ)黄:如果有人问起你的前世是何人,你希望被记作“绮”或“黄”。绮,这里代指古代美女,黄,这里可能指一种颜色或品质。
- 我忆憩园无眼福:我怀念憩园没有享受到美好的风景。憩园,可能是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者是作者向往的地方。
- 登高无倚每彷徉:登高望远,没有依靠的人会徘徊不定。彷徉(páng yáng),徘徊不定,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节操、保持本色的赞美之情。
首句“西风木末动微凉”,描绘了秋风拂过树木末梢带来的凉爽感觉,为下文的咏菊作铺垫。接着“鶗鴂先鸣草不芳”,以鶗鴂鸟的早鸣暗示秋天的到来,而菊花却尚未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颔联“消瘦幸能全晚节,纤秾未肯入时妆”,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坚韧和独立自主的品质。诗人自比为瘦弱的菊花,虽然身体不壮实,但仍然能够保持晚节,不被世俗所动摇。这里的“纤秾”指的是花朵的粗细和颜色的浓淡,诗人不愿意随波逐流,不愿迎合时下的时尚潮流。
颈联“愿凭好句轻元白,若问前生属绮黄”,诗人希望自己能写出像白居易那样的优美诗句,被人们传颂。同时,诗人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历史上的一位美谈。这里的“绮黄”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美丽色彩或者品质,诗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如同绮黄一样被人们铭记。
尾联“我忆憩园无眼福,登高无倚每彷徉”,诗人回忆起曾经居住过的憩园,那里没有欣赏到美丽的菊花,只能独自徘徊。这里的“憩园”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可能是他理想中的一个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渴望,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用“彷徉”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节操、保持本色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