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深日复暮,幽花才半树。
不见咏花人,长烟约轻素。
注释:山深的地方太阳又落了,幽静的花只有半树。不见吟咏花的人,长烟缭绕轻素衣。
赏析:这首诗以写画梅为主,描绘了山中梅树在日暮时的景象:山深的地方,太阳已经落下,但梅花却依然开放;幽静的梅花只有半树。诗人没有看到吟咏梅花的人,只有长烟和轻素衣相随。此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
山深日复暮,幽花才半树。
不见咏花人,长烟约轻素。
注释:山深的地方太阳又落了,幽静的花只有半树。不见吟咏花的人,长烟缭绕轻素衣。
赏析:这首诗以写画梅为主,描绘了山中梅树在日暮时的景象:山深的地方,太阳已经落下,但梅花却依然开放;幽静的梅花只有半树。诗人没有看到吟咏梅花的人,只有长烟和轻素衣相随。此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
【注释】 北郭:指长安城北面的郭门。郭,城楼周围筑有矮墙的地方。晚眺:傍晚观赏景色。呈:奉献、献上。丁叔衡师立钧:丁叔衡,唐代诗人,曾师从于李白;立钧,字子钧,也号白云先生,唐代诗人。二首:本篇为第二首,第一首见《全唐诗》,题作《宿北郭》。 残竹:犹残存的竹子。层阴:层层叠叠的树木阴影,形容树荫茂密。荡:覆盖。远林:远山。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和山上的树木。前代色:指前朝遗留下来的颜色。霜树
【注释】 久聚不相顾:很久没有见面,彼此都不去看对方。 濒行:将要离开。 如何:怎样。 今夜月:指中秋月。 还照出山云:月亮照着山间的云雾。 抗手三千界:举起手来仿佛可以接触到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万物)。 豪情十万军:豪迈的情怀像十万大军一样。 素抱:朴素无华的感情。 咫尺感离群:感到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别之际赠给朋友储影壶的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的远眺,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画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下杵暮江孤:“下杵”指放下农具,这里可能指日落时分。“暮江孤”形容江水的孤单和寂静,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苍茫混海隅:“苍茫”表示广阔无边,“混海隅”则表达了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的海隅即海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而广阔的感受。 3. 荒城清野烧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负郭时登眺,江崖欲暮天。 注释:在城郊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傍晚时分,江边的小山仿佛要落山入晚。 赏析:首句“负郭时登眺”,交代了登高的原因和环境,点出了时间。“负郭”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指靠近城郭之地,也就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登高,是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出入之地,也是他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注释】 交谊:指友情。先世:先辈和父辈。謏(jiǎo)闻:惭愧。遗业:祖先留下的事业。蒿莱:荒芜。筹边:筹划边境事务,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出群材:指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储光羲的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之情。全诗如下: 赠储光羲二首(其二) 论交先世旧,文彩冠台阁。 惭君愧吾辈,遗迹渐榛莽。 投笔警残局,篝灯爇寒灰。 中原未复辟,指望出群才。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
宝应道中 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 日华闯高浪,波藻窜明楼。 诗句无根草,乡情不系舟。 花朝便经过,莫负少年游。 解析与注释: - 宝应道中:宝应是古县名,位于江苏省北部。这里指诗人在经过宝应时的情景。 - 春思满芳洲:春天到来,思绪也如江上之花般盛开,满溢在广阔的洲岛上。 - 横风荡客愁:春风的吹拂让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起的波澜一般,心中充满了难以平息的忧愁。 - 日华闯高浪
【注释】: 亦知澹如水:也懂得淡泊如同水。 冲素亮遐心:冲刷清净明亮了遥远的心境。 春共和神写:春风和神采相融合。 秋随静气深:秋天跟随宁静的气韵而深沉。 大山包众植:高山包容着众多的植物。 乔木有遗音:高大树木留有遗音。 挥手一为别,同苔各异岑:挥手一别,同在山中的苔藓却各不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梅花、大山
【注释】清和道:指从洛阳到扬州的驿道。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危车:指马车。心旆(sui):旗杆上的飘动旗帜,这里借以指代马。水涡:大水形成的漩涡。病马:指身体瘦弱、生病的马。石路:指山间崎岖不平的小路。宿雨:隔夜的雨水。浮麦陇:指长满麦苗的田埂上。春烟:春天的炊烟。沾柳条:柳树枝头挂满了嫩叶。浑:全。未惯:没有习惯。发轫(ren):启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思想主旨及意境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遣怀 (一) 幽意忽不惬,时衰无奈何。(幽意:深沉的情思;惬:满足。时衰:时运衰颓。无奈:没有办法。)
【注释】 行踪:指人的行动,这里指梅花的移动。生青苔:长出青苔。南枝:南边的树枝,即梅花树的南侧枝条。潭:水潭,此处代指梅树枝叶间空隙中的积水。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梅花在冬日里顽强生存的图画。诗的前两句写梅的移栽。“行踪不到处”意即梅花虽然已经移植到别的地方去生长了,但它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行踪,不肯随地生根。这两句诗用笔细腻传神,把梅花不随俗流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后两句写梅的枝叶和花瓣
【注释】: 1.题画梅四首:作者在诗序中交代了这是一组咏梅的诗。题画,指题写于绘画作品上的诗句。 2.崖:山崖。 3.冻欲裂:冰凌将要裂开。 4.幽绝:深奥幽寂。 5.笔花:比喻梅花枝干上像雪花一样的白色花纹。 6.太古雪:指梅花的白色,太古即远古时代。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幅画中的梅景,诗人通过“题”来点明。全诗以“题”为经,“画”为纬,从画面的整体构思、布局出发来描绘梅花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月怀人的佳作。首句“无限江南北”,既表明了诗人对江南的眷恋,又表达了自己对北方的无限怀念。次句以芳华胜迹来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三、四两句,诗人想象今人不见古人之景,唯有明月高悬在江楼之上,照见了历史的辉煌,也照见了历史的遗憾。最后一句,诗人将今昔对比,感慨万千,情思绵绵。本诗语言凝练,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答案】 示例: 又四首 无限江南北,芳华胜迹留①。
注释: 樛枝:弯曲的枝条,这里借指弯弓。复:又。逶迤:曲折连绵的样子。带:环绕。渌水:清流。思君:思念你。此何极:这有什么尽头。流溯:逆流而上。靡已:没有止境。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一句“樛枝耸复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弯曲的枝条又高又低,犹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在风中舞动。这一形象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注释】 谢生:谢灵运。陶鼎镕:陶渊明。玄晖:谢灵运的堂弟,名晦之。清赏:清雅的欣赏。竞何许:竞相在何处。发:盛开。容与:闲适的样子。 【赏析】 本诗为陶渊明的《四望诗》之一。《南史·隐逸传》中记载:“谢灵运尝得郡传檄,意色甚恶,便据胡床弹琴吟咏,意或不尽,辄更苦吟,寻味幽微处。”这首诗便是写他因被罢黜而愤慨之情。诗的前两句写江边美景及诗人的心情。“江陲”,指长江边,这里借代诗人自己
谢生幼陶鼎镕临行属画梅并集玄晖语为四绝句 “谢生”,谢朓,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文学家。“陶鼎镕”,名鼎融,是谢灵运的侄子。“玄晖”,即颜延之,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曾作《五君咏》赞颂五贤(曹子建、王仲宣、阮元瑜、稽叔夜、夏侯太初)。这首诗是谢灵运送别他侄儿陶鼎融时所作。 生烟纷漠漠,坐视阶前湿。 “生烟”,指春雨,春雨如烟,蒙蒙细雨洒满大地。“纷漠漠”,形容春雨纷纷扬扬的样子。“坐视”,意思是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