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党浮言冒古多,岂知汉法有同科。
分明重订髡钳律,城旦于今载道过。

注释:

乱党浮言冒古多,岂知汉法有同科。

分明重订髡钳律,城旦于今载道过。

译文:

乱党的言论像冒名顶替一样,难道知道汉朝的法律有同样的规定吗?

明确规定重订了髡钳之刑,现在城旦在道路上都可以看到。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一位对古代法律制度有所研究的文人。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对于汉代的法律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当时的法律制度是公正合理的,与乱党的言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句“乱党浮言冒古多”,诗人用“乱党”一词来指代那些不守规矩、扰乱社会秩序的人。他们的言论如同冒名顶替,让人无法辨认真假。这种言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但是诗人却认为它们并非无稽之谈。他认为,尽管汉代的法律制度在形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本质上是公平正义的,是可以被后世效法的。

第二句“岂知汉法有同科”,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认识。他反问自己:“难道只有我一人知道汉代的法律制度吗?”这实际上是一种自问自答,表明了他对汉代法律制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他相信,只要人们遵守法律,就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最后一句“分明重订髡钳律,城旦于今载道过”则是诗人对于汉代法律制度的赞扬。他指出,当时汉朝政府已经明确规定了髡钳之刑,并且将其付诸实施。这种刑罚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严厉的,以至于被用来惩罚那些犯罪较轻、但行为恶劣的人。然而,这种刑罚并没有被滥用,反而成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一种手段。如今,城旦这种刑罚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

整首诗通过对乱党言论的批评和对汉代法律制度的肯定,表达了诗人对于法治的坚守和追求。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审视现实的角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