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震主陈元礼,谁向当时辨是非。
一万五千齐带甲,不驱胡虏杀杨妃。

梦中赋马嵬

拥兵震主陈元礼,谁向当时辨是非。

一万五千齐带甲,不驱胡虏杀杨妃。

【译文】
拥有军权的武将陈元礼,当时谁能辨明是非?
一万多士兵身披铠甲,不是为了驱逐敌人而是杀了杨妃。

【赏析】
《梦中赋马嵬》是一首描写军事将领陈元礼的诗。全诗以“梦中赋马嵬”为题,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将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时代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之中。

首句“拥兵震主陈元礼”,描绘了陈元礼手握重兵,威震四方的形象。然而,诗人并未简单地歌颂其英勇,而是通过“谁向当时辨是非”这一反问,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道德沦丧。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性。

诗人以“一万五千齐带甲”来形容军队的规模之大。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当时军队的强大实力,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不驱胡虏杀杨妃”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忠于国家,愿意为保卫家园而战;另一方面,他又不忍心看到无辜百姓遭受战乱的痛苦。这种内心挣扎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梦中赋马嵬》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的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