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拜遗容思渺然,明湖衰柳尚吹绵。
问谁续赋青旸道,寥落行踪三百年。
瞻拜遗容思渺然
明湖衰柳尚吹绵。问谁续赋青旸道,寥落行踪三百年。
这首诗是清代曹家达的作品《为章生成之题新城遗照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瞻拜遗容思渺然:诗人面对已故之人的遗像,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感慨。“瞻拜”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和怀念,“遗容思渺然”则描绘了诗人在瞻拜时的心境,仿佛与逝者隔空对话,思绪纷飞而又难以触及。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明湖衰柳尚吹绵:明湖(西湖)和衰柳在此处成为了诗人眼中的景象。它们不仅代表着自然之美,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尚吹绵”形容这些景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加深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未来的哲思。
问谁续赋青旸道:这里的“青旸”可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之气,而“续赋”则意味着继续书写或创造。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谁能够继续创作出新的篇章来续写历史的辉煌?”这一问题既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探索。它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寥落行踪三百年:诗人通过“寥落行踪”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逝去岁月的感伤。“三百年”则具体指出了时间的跨度,暗示了诗人与逝者之间相隔的长久岁月。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历史长河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通过对瞻拜遗容、明湖衰柳、问谁续赋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生命、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