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花枝各一簪,同门回首愧渊沉。
笔枯自觉横军涩,绠短焉能汲古深。
苦教儿孙如有志,学权子母又何心。
谈天数及周天度,可获贞元起自今。
记得花枝各一簪,同门回首愧渊沉。
笔枯自觉横军涩,绠短焉能汲古深。
苦教儿孙如有志,学权子母又何心。
谈天数及周天度,可获贞元起自今。
注释:
- 记得花枝各一簪:指在古代科举制度中,同窗好友们互相勉励,每人都把一枝梅花插在头发上,以示友情和志向。
- 同门回首愧渊沉:意指在科举考试中,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所以与同门的其他人相比感到羞愧。
- 笔枯自觉横军涩:形容自己写作时感到困难,如同军队在艰难的环境中作战一样。
- 绠短焉能汲古深:比喻自己学识浅薄,不能深入探究古人的智慧。
- 苦教儿孙如有志:意思是要教育子孙要有抱负和志向,不要贪图享乐,不务正业。
- 学权子母又何心:表示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注重品德和学问,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
- 谈天数及周天度:指的是谈论天文和地理的知识,表示要广泛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
- 可获贞元起自今:意味着只要能够坚持学习和修身,就能够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力量,从现在开始就能够有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失败经验,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个人的成长经历与历史典故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诗人也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许和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好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