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睡寻春梦不能,心香一缕篆孤灯。
频呼侍婢亭前看,月上花梢第几层。
四时闺思
纳凉销夏碧窗纱,懒扑流萤月影斜。
步到荷池聊拨闷,无端并蒂忽开花。
觅睡寻春梦不能,心香一缕篆孤灯。
频呼侍婢亭前看,月上花梢第几层?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甫的作品《四时闺思·觅睡寻春梦不能》中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夜晚的情景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以“觅”字贯穿始末,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觅睡寻春梦不能,心香一缕篆孤灯。
频呼侍婢亭前看,月上花梢第几层。
四时闺思
纳凉销夏碧窗纱,懒扑流萤月影斜。
步到荷池聊拨闷,无端并蒂忽开花。
觅睡寻春梦不能,心香一缕篆孤灯。
频呼侍婢亭前看,月上花梢第几层?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章甫的作品《四时闺思·觅睡寻春梦不能》中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夜晚的情景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以“觅”字贯穿始末,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这是一首七绝,其结构为四句,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月亮节,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月、观灯等活动,而“出闱”则意味着结束了考试的旅程。这句诗描述了在中秋节夜晚,作者离开考试场所,开始游览三山的情景。 2. 七艺今朝满:这里的“七艺”指的是古代的七门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诗等
【注释】 1. 写怀:即“抒怀”,抒发情怀或感慨。 2. 病久如曾愈:意思是说,病得久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 3. 愁多不觉添:意思是说,忧愁多了,好像不感到增加一样。 4. 姜性辣,敢比谏书严:意思是说,我的脾气像姜一样辛辣,敢于和那些谏书严厉的人相比。 5. 但拙蝇头逐,休生雀角嫌:意思是说我的笨拙如同苍蝇追逐食物时那样,不要因为我的不足而产生嫉妒。 6. 请看时序变,犹自有凉炎:意思是说
村居晚兴 村居风景古,晚兴尚依依。 残照疏林合,微昏远岫围。 杖头逢叟话,牛背认童归。 薄暮谁家读,寻声且扣扉。 注释: - 村居风景古:村居的风景十分古老。 - 晚兴尚依依:傍晚的兴致仍然萦绕心头。 - 残照疏林合:夕阳斜照在稀疏的树林里。 - 微昏远岫围: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微光中显得朦胧。 - 杖头逢叟话:在路上偶遇一位老人交谈。 - 牛背认童归:在牛背旁辨认出一群孩子回家的身影。 -
【注】: 1. 买隐:指隐居生活,即退隐。 2. 山林:泛指幽深的山林,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3. 云烟密且深:意指山林中云雾缭绕,显得深邃莫测。 4. 松根:意指树木的根部,常用于比喻人的根基或精神。 5. 晚节:意指晚年或晚期的生活阶段。 6. 芦叶淡秋心:意指秋天时芦苇的颜色,象征心境的淡泊和宁静。 7. 补屋蔽风雨:意指修补房屋以抵御风雨,形容隐居生活的简朴。 8. 拥书罗古今
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听闻说乌山景色优美,我们相约踏足其中。 临近城市没有嘈杂市声,进入寺庙便有禅意萦绕。 百道阶泉古旧,千重美景环绕如锦绣般。 攀登山顶只为欣赏风景,戴月才依依不舍地返回。 注释: - 乌山:即乌石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因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著名。 - 相邀踏翠微:相互邀请去探寻那翠绿的小山。 - 无市气:指靠近城市的地方没有喧闹的市井气息。 - 有禅机
胜会烂重阳,金铺满地黄。 鹤林花女寺,雁阵水云乡。 韵事题糕壮,风流落帽狂。 茱萸都插遍,雅爱酒杯香。 注释: 1. 胜会:美好的聚会。 2. 烂重阳: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3. 金铺:指铺满了黄金的屏风或装饰品,此处形容节日的气氛。 4. 鹤林花女寺:指寺庙的名字为“鹤林”和“花女”,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方。 5. 雁阵水云乡
【赏析】 此诗描绘了小西湖美景。首联写湖面景色,次联写地利人和,三联写湖光水色,四联写楼亭新荷,全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游小西湖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摇波红雾皱,转棹绿阴斜。 四望楼亭畔,新荷面面花。 注释: 1.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这句诗意在描写西湖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作一样,给水面增添了色彩和美感。 2.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贫士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本是贫非病,翻因病更贫。 - “本是贫非病”:意思是说诗人本就贫困,并不是因为生病才更加贫穷。 - “翻因病更贫”:表示由于疾病,诗人的贫困状况变得更严重了。 2. 饥怜疏食乐,寒觉缊袍亲。 - “饥怜疏食乐”:在饥饿时,即使吃着粗糙的食物也感到快乐。 - “寒觉缊袍亲”:在寒冷中,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也感到亲切。 3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梦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癸酉年冬夜,孩子入梦哭着成歌。 痛苦地隔着阴阳之界,频繁地在梦里寻找。 已经埋葬了孩子的尸体,却仍然爱着亲人的心。 烛光下的影子增添了悲哀的泪滴,蟋蟀的鸣叫声伴随着苦吟。 怎么能忍受枕边被推起,寒冷侵袭更加凄绝。 译文: 在冬季的一个夜晚,孩子的哭声让陈梦雷入梦哭泣成了一首诗。他深感悲痛之情,仿佛隔开了阴阳两界
几日清秋去,严冬渐觉深。 乾坤归老态,风木入寒心。 梦破诗魂返,愁多酒力沉。 来朝卜天气,犹未定晴阴。 注释: - 几日清秋去,严冬渐觉深:过了几天,秋天的景色已经消失,冬天的气息逐渐显现。 - 乾坤归老态,风木入寒心:天地间仿佛都回归到了衰老的状态,风吹过枯黄的树木,让人感到心中的寒冷。 - 梦破诗魂返,愁多酒力沉:梦境破碎,诗人的诗魂也随之归来,然而愁绪缠身,使得酒力难以支撑。 -
【解析】 题兰若二画壁,意思是题在寺庙的墙壁上。兰若,是梵语的译音,指佛教寺院;“题”字,有书写、题写之意。此指题诗于寺院的墙壁;二画壁,即二壁画,指寺中的壁画。 伏来今已久,意思是已经很久了。 皈依此结缘,意思是皈依佛门,结下缘分。皈依,佛教徒归依三宝:心归依(皈依佛陀)、口称誓言(皈依僧伽)、意乐受持(皈依佛法僧),故皈依亦作“皈”,皈依佛门,就是皈依三宝。 肯复思嵎负
题兰若二画壁 画龙不点睛,不是防飞去。 尔乃抱珠眠,传神何定处。 注释:这两句诗的关键词是“画龙”“点睛”和“抱珠”。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画作艺术的高度赞扬。诗人首先赞美了画作中龙的形象逼真生动,但并没有在它的眼睛里点上眼珠,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其威严和神秘感,而不是为了阻止它飞走。接着,诗人又赞叹画中的珍珠,它被紧紧地抱住,仿佛在沉睡,这种神态传达出的是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
注释:竹影 清晨的阳光已经升到竹竿顶端,微风吹过使得云的影子摇曳生姿。 看他去化龙,且莫呼童扫,形容竹子随风摇曳的美丽景色。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日上竿头早,风摇云影好”两句,展现了晨曦初照时分,阳光、竹影和风的交织,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通过“看他去化龙,且莫呼童扫”,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与珍惜,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尘脱俗、与世无争的闲适之情
纳凉消暑碧窗纱,懒扑流萤月影斜。 步到荷池聊拨闷,无端并蒂忽开花。 注释: 1. 纳凉消暑: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喜欢在室内或院子里的凉亭里乘凉,以消除夏日的炎热。纳凉是一种传统的避暑方式,它源于中国古代民间的习俗。 2. 碧窗纱:绿色的窗户,用薄纱制成的窗纱,用来遮挡阳光,让室内光线柔和。 3. 流萤:指飞舞在夜空中发光的萤火虫,它们在空中闪烁,形成一种美丽的光影效果。 4. 月影斜
【注释】: 1. 四时闺思:即《春怨》之第二首。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闺思,闺中思妇的愁怨。 2. 永夜深秋冷绣帏:深夜的寒意,冷清的闺房。绣帏(wéi帷),用丝绸等织成的帐子,这里代指闺房、内室。 3. 不堪检点旧寒衣:不能整理、检点那件旧时所穿的寒衣了。检点,翻来覆去地查看。 4. 铜壶滴尽霜钟响:铜壶里的水已滴尽,天已快亮,这时传来了敲钟的声音。 5. 惆怅金风又告归:怅然若失
四时闺思 肃气穷冬分外严,支寒瘦骨锁眉尖。 遥怜塞上今宵雪,似此妆楼几倍添。 注释: - 肃气:指凛冽的寒风。穷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分外严:特别寒冷。支:支撑。瘦骨:形容人因饥饿或疾病而消瘦。锁眉尖:形容因寒冷而紧皱的眉头。 - 遥怜:远观怜悯。塞上:边塞之上。今宵雪:今晚的雪。似此:像这种情况。妆楼:女子居住的房间,也指女子。几倍添:形容因下雪而显得更加美丽。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