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文章点缀工,十分春色海东东。
晴光烘著闲花草,遮莫争娇绿与红。
注释:春天来到东郊,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阳光照耀着花草树木,显得格外耀眼。即使花儿争奇斗艳,也比不上春天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东郊的美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通过对阳光、花草、树木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动的个性,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魅力。
大块文章点缀工,十分春色海东东。
晴光烘著闲花草,遮莫争娇绿与红。
注释:春天来到东郊,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阳光照耀着花草树木,显得格外耀眼。即使花儿争奇斗艳,也比不上春天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东郊的美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通过对阳光、花草、树木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动的个性,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魅力。
这是一首七绝,其结构为四句,每句都由五个字组成。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中秋出闱夜游三山: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月亮节,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月、观灯等活动,而“出闱”则意味着结束了考试的旅程。这句诗描述了在中秋节夜晚,作者离开考试场所,开始游览三山的情景。 2. 七艺今朝满:这里的“七艺”指的是古代的七门学问,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诗等
【注释】 1. 写怀:即“抒怀”,抒发情怀或感慨。 2. 病久如曾愈:意思是说,病得久了,好像已经好了一样。 3. 愁多不觉添:意思是说,忧愁多了,好像不感到增加一样。 4. 姜性辣,敢比谏书严:意思是说,我的脾气像姜一样辛辣,敢于和那些谏书严厉的人相比。 5. 但拙蝇头逐,休生雀角嫌:意思是说我的笨拙如同苍蝇追逐食物时那样,不要因为我的不足而产生嫉妒。 6. 请看时序变,犹自有凉炎:意思是说
村居晚兴 村居风景古,晚兴尚依依。 残照疏林合,微昏远岫围。 杖头逢叟话,牛背认童归。 薄暮谁家读,寻声且扣扉。 注释: - 村居风景古:村居的风景十分古老。 - 晚兴尚依依:傍晚的兴致仍然萦绕心头。 - 残照疏林合:夕阳斜照在稀疏的树林里。 - 微昏远岫围: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微光中显得朦胧。 - 杖头逢叟话:在路上偶遇一位老人交谈。 - 牛背认童归:在牛背旁辨认出一群孩子回家的身影。 -
【注】: 1. 买隐:指隐居生活,即退隐。 2. 山林:泛指幽深的山林,这里代指隐居之所。 3. 云烟密且深:意指山林中云雾缭绕,显得深邃莫测。 4. 松根:意指树木的根部,常用于比喻人的根基或精神。 5. 晚节:意指晚年或晚期的生活阶段。 6. 芦叶淡秋心:意指秋天时芦苇的颜色,象征心境的淡泊和宁静。 7. 补屋蔽风雨:意指修补房屋以抵御风雨,形容隐居生活的简朴。 8. 拥书罗古今
与施乃庚、郭乃承、李尔冲登乌石山 听闻说乌山景色优美,我们相约踏足其中。 临近城市没有嘈杂市声,进入寺庙便有禅意萦绕。 百道阶泉古旧,千重美景环绕如锦绣般。 攀登山顶只为欣赏风景,戴月才依依不舍地返回。 注释: - 乌山:即乌石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因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而著名。 - 相邀踏翠微:相互邀请去探寻那翠绿的小山。 - 无市气:指靠近城市的地方没有喧闹的市井气息。 - 有禅机
胜会烂重阳,金铺满地黄。 鹤林花女寺,雁阵水云乡。 韵事题糕壮,风流落帽狂。 茱萸都插遍,雅爱酒杯香。 注释: 1. 胜会:美好的聚会。 2. 烂重阳: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3. 金铺:指铺满了黄金的屏风或装饰品,此处形容节日的气氛。 4. 鹤林花女寺:指寺庙的名字为“鹤林”和“花女”,可能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方。 5. 雁阵水云乡
【赏析】 此诗描绘了小西湖美景。首联写湖面景色,次联写地利人和,三联写湖光水色,四联写楼亭新荷,全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游小西湖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摇波红雾皱,转棹绿阴斜。 四望楼亭畔,新荷面面花。 注释: 1. 西湖如画意,点染水之涯。这句诗意在描写西湖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作一样,给水面增添了色彩和美感。 2. 地与三山古,时来六月嘉
贫士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穷生活的感慨和无奈。以下是逐句释义: 1. 本是贫非病,翻因病更贫。 - “本是贫非病”:意思是说诗人本就贫困,并不是因为生病才更加贫穷。 - “翻因病更贫”:表示由于疾病,诗人的贫困状况变得更严重了。 2. 饥怜疏食乐,寒觉缊袍亲。 - “饥怜疏食乐”:在饥饿时,即使吃着粗糙的食物也感到快乐。 - “寒觉缊袍亲”:在寒冷中,即使穿着破旧的衣服也感到亲切。 3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梦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癸酉年冬夜,孩子入梦哭着成歌。 痛苦地隔着阴阳之界,频繁地在梦里寻找。 已经埋葬了孩子的尸体,却仍然爱着亲人的心。 烛光下的影子增添了悲哀的泪滴,蟋蟀的鸣叫声伴随着苦吟。 怎么能忍受枕边被推起,寒冷侵袭更加凄绝。 译文: 在冬季的一个夜晚,孩子的哭声让陈梦雷入梦哭泣成了一首诗。他深感悲痛之情,仿佛隔开了阴阳两界
几日清秋去,严冬渐觉深。 乾坤归老态,风木入寒心。 梦破诗魂返,愁多酒力沉。 来朝卜天气,犹未定晴阴。 注释: - 几日清秋去,严冬渐觉深:过了几天,秋天的景色已经消失,冬天的气息逐渐显现。 - 乾坤归老态,风木入寒心:天地间仿佛都回归到了衰老的状态,风吹过枯黄的树木,让人感到心中的寒冷。 - 梦破诗魂返,愁多酒力沉:梦境破碎,诗人的诗魂也随之归来,然而愁绪缠身,使得酒力难以支撑。 -
绿柳丝丝曳碧山, 环山流水自潺湲。 五湖烟景知多少, 引尔香魂到几湾。 注释 - 西施泛湖图:此诗描绘了西施泛湖的美丽景致。 - 笑倾城已沼吴:形容西施的美貌足以倾倒整个吴国,使吴国变得繁荣昌盛。 - 泛舟不复醉姑苏:指泛舟游湖,不再沉溺于苏州的繁华之中。 - 好风微皱新荷动:形容湖面上轻风吹过,使得新长的荷叶微微颤动。 - 记得香生水殿无:指记忆中西施的香气仿佛从水殿中飘出,让人难以忘怀。
【注释】 西施泛湖图:指《西施浣纱图》,是一幅描写西施浣纱的国画,画面上西施站在小舟上,正在浣纱。 笑倾城:指西施一笑倾城。 姑苏:苏州,古称吴。 水殿:指香山寺中的水殿。 【赏析】 此诗写《西施浣纱图》一诗。“一笑倾城已沼吴”,写西施之貌。西施本以美色闻名于世,而她那一笑之美更是令人倾倒。她的美貌不仅令吴王陶醉,也使全城之人为之倾倒。“泛舟不复醉姑苏”,写西施之才。西施不仅美貌动人,更有才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赏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及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黄壁山水”是一道鉴赏诗中某句诗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先指出该句在诗句结构上的前后作用,然后分析其在写景上的作用、表达的情感或抒发的情怀,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云烟尺幅势千寻,水色山光万象森。”意思是说:云雾缭绕着的山水画,有千丈之势;那水色山光的景象,仿佛万千物象都聚集在一起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自题琴棋书小照」——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艺术和生活品质的追求。通过自题,诗人表明了自己对音乐(琴)、围棋(棋)、书法(书)以及文学(草茅)等艺术形式的兴趣,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点缀。"小照"可能是指一幅小型画像或画作,用来反映诗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2. 「浴月飞泉上竹梢」—— 这句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映照在泉水上,飞瀑从高处泻下,竹叶被月光照亮,显得格外清晰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自题水墨山水照:这是诗人给自己的水墨山水画写的题诗。 - 流水空山自爱吾: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他认为山清水秀,是自然的美好景色,因此他独自欣赏。 - 清时有味与谁俱: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只有自己能体会到,没有谁能与他一同分享这份美好。 - 解人道子心同素:这表达了诗人认为只有理解他的人,才能看出他的画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 画我红尘半点无
第一句“自落寰中一散人”,意为我是一位从尘世中脱离出来的隐士,也就是道家说的“神仙”。这里的“自落”是“自己脱离”的意思。 第二句“袖云洞里认前身”,意指我曾在云雾缭绕的山洞中找到了前世的记忆,也就是说,我前世可能是一位修炼成仙的人。 第三句“写生妙手希藏拙,却笑无心已入神”,意为虽然我擅长画山水,但有时也故意隐藏自己的技巧,以显示自己的笨拙,但这种“无意”之中已经达到了高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