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王次仲,六书变体创八分。梁初周散骑,义之碎字编《千文》。
羽人已化大鸟去,侍郎鬓发嗟如银。迢遥应千载,源流一一区河汾。
八分鸿都石经后,元常隼尾波势尤超群。开元碑颂仅具体,韩梁张史徒云云。
《千文》智永擅神妙,八百分散留江濆。吴兴王孙所传十七卷,俗书依仿赝本尤纷纷。
松陵陆子嗜古有奇癖,虫形鸟迹远欲窥皇坟。一丸隃糜作鍪甲,三寸柔翰供锄耘。
京华旅食坐无事,闲窗素纸舒萝纹。割分篆隶缀晋字,规模曹蔡凌右军。
当其捉腕时引而不发,有如劲弩县千斤。及其纵手快盘空夭矫,有如鸷鸟摩秋雯。
倏如长矛扫锋锷,突如巨石崩崖垠。屹如巍堂列柱础,绵如远岫霏烟云。
攫张如怒群龙奋鳞爪,敷纷如缀百卉垂葩芬。或如淇园风动千竹叶薿薿,或如湘流帆转九折波沄沄。
题陆干日隶书千文
秦时王次仲,六书变体创八分。
梁初周散骑,义之碎字编《千文》。
羽人已化大鸟去,侍郎鬓发嗟如银。
迢遥应千载,源流一一区河汾。
译文:
秦朝时期,王次仲创造了汉字的六书变体,开创了八分书的先河。
到了梁朝初期,周散骑在整理汉字时,将一些琐碎的字编入了《千文》中。
羽人已经化作了大鸟飞走了,而那些曾经侍奉皇帝的侍郎们,如今都已经变得白发苍苍,如同银色。
我们与古人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智慧和学问却是跨越千年的,源远流长,各有千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隶书千文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隶书的变化、发展和历史传承,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首联“秦时王次仲,六书变体创八分。”直接点明了隶书的起源。王次仲是秦朝时期的一位书法家,他创造的六书变体为后来的书法奠定了基础。这里的“六书”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基本方式。而“八分”则是隶书中的一种书体,它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粗细分明,非常适合书写文字。
颔联“梁初周散骑,义之碎字编《千文》。羽人已化大鸟去,侍郎鬓发嗟如银。”进一步描述了隶书的发展和演变。周散骑在梁朝初期整理汉字时,将一些琐碎的字编入了《千文》中,使得汉字更加丰富多样。而那些曾经侍奉皇帝的侍郎们,如今都已经变得白发苍苍,如同银色,这反映了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岁月无情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颈联“迢遥应千载,源流一一区河汾。”强调了隶书的历史悠久和传承有序。尽管距离我们很远,但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隶书的历史脉络和源远流长的生命力。这里用“区河汾”来形容隶书的渊源,意味着它就像一条江河一样流淌不息,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尾联“八分鸿都石经后,元常隼尾波势尤超群。开元碑颂仅具体,韩梁张史徒云云。”则进一步描绘了隶书的风格特点。其中,“鸿都石经”是汉代刻在石碑上的隶书样本,被视为隶书的正宗代表。元常的书法风格则更为雄健有力、刚劲挺拔,他的书法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群脱俗的艺术魅力。开元年间的碑颂虽然只是具体的描写,但已经能够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而韩愈、柳宗元的书法成就则被后人称为“韩、柳”,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首诗以隶书千文为主题,通过对隶书起源、发展、变化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