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风尘岁月侵,野田春树浩成林。
群儿岂解东门啸,夜火俄惊大泽深。
郑鹿知亡惟走险,鲁鸮来集为怀音。
汉廷长吏如龚遂,郡国何劳绣斧临。
《读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不觉风尘岁月侵,野田春树浩成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风尘和岁月的侵袭,使得原本宁静的野田变成了一片浩瀚的树林,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化。
颔联“群儿岂解东门啸,夜火俄惊大泽深。”反映了普通人对世事的无知与愚昧。他们不理解为何要吟唱东门之歌,而夜间突然发生的火灾又让人感到震惊。这两句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无知。
颈联“郑鹿知亡惟走险,鲁鸮来集为怀音。”通过历史人物的命运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担忧。郑鹿因为知道大势已去,选择逃跑;而鲁鸮则因为受到惊吓而聚集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面。
尾联“汉廷长吏如龚遂,郡国何劳绣斧临。”赞扬了龚遂这位汉朝官员的政绩,认为他治理下的郡国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和修饰。这表达了对于政治清明和务实作风的向往。
《读史》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通过对风尘岁月、草木荣枯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述,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