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瓦天昏鼓声死,衔须喷贼贼魄褫。生不食尔鬼食尔,呜呼明威真壮士。
郎君缟衣拔刀起,大呼杀贼发植指。先斩蚁祖后及蚁,何物蛮种乃生此。
一骨鞭尔一万棰,归告其父酹贼髓。去扫红土变赤水,呜呼佥事真孝子。
我观《壮义勒》,掩卷三叹息。当年渝播失复得,论功大半袁氏力。
岂独夷鼎照乡国,况闻入道平阳时,明威伯子勋已奇。
水牛塘边大酣战,至今名著学语儿。忠孝之气钟一氏,此勒与天同不毁。
呜呼国家多得袁氏父若子,安有四海金瓯破张李。

【题解】

《题壮义勒》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高启(1336-1374),字景初,号扣斋,汉族,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高启诗作现存不多,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的诗歌以清新俊逸、雄浑豪放著称,尤擅长七言歌行,有“明初之冠”的美誉。

【诗词原文】
竹瓦天昏鼓声死,衔须喷贼贼魄褫。生不食尔鬼食尔,呜呼明威真壮士。
郎君缟衣拔刀起,大呼杀贼发植指。先斩蚁祖后及蚁,何物蛮种乃生此。
一骨鞭尔一万棰,归告其父酹贼髓。去扫红土变赤水,呜呼佥事真孝子。
我观《壮义勒》,掩卷三叹息。当年渝播失复得,论功大半袁氏力。
岂独夷鼎照乡国,况闻入道平阳时,明威伯子勋已奇。
水牛塘边大酣战,至今名著学语儿。忠孝之气钟一氏,此勒与天同不毁。
呜呼国家多得袁氏父若子,安有四海金瓯破张李。

【注释】

  1. 竹瓦:指房屋上覆盖的竹子和瓦片。
  2. 衔须喷贼:指愤怒地喷射敌人。
  3. 生不食尔鬼食尔:意思是说生时不能吃掉你,死后才能吃你。
  4. 鸣呼:赞叹词。
  5. 郎君: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同伴。
  6. 阉刀:古代的一种武器。
  7. 戮首:杀头。
  8. 蚁祖:指敌人首领。
  9. 万棰:形容打得很猛烈。
  10. 酹:祭祀的意思。
  11. 渝播:指改变。
  12. 明威伯子:指的是袁达的儿子袁可立,他曾任兵部尚书,因抗倭有功而被封为宁远伯。
  13. 水牛塘:地名,位于山东临邑县。
  14. 赤水:地名,位于四川成都附近。
  15. 国家:这里泛指国家或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赞美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竹瓦天昏鼓声死,衔须喷贼贼魄褫。生不食尔鬼食尔,呜呼明威真壮士。
    在昏暗的天空中,竹瓦屋顶下传来沉重的鼓声,仿佛能震聋耳朵。战士们怒发冲冠,喷着火焰向敌人进攻,使得敌人的魂魄都消散了。虽然他们生来就不应该吃你的肉,但是到了死后才能吃你,这真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2. 郎君缟衣拔刀起,大呼杀贼发植指。先斩蚁祖后及蚁,何物蛮种乃生此。
    年轻的将军穿着白色的衣服拔出剑来,大喝一声杀了贼人。他首先杀死了敌人首领,然后再杀死其他的贼人。这些敌人都是些什么人呢?竟然是我们的敌人。

  3. 一骨鞭尔一万棰,归告其父酹贼髓。去扫红土变赤水,呜呼佥事真孝子。
    用鞭子打你们一万次,让你们尝尝被鞭打的痛苦。你们回去告诉我的父亲,让我父亲也尝尝你们的痛苦。将这片红色的土地变成红色的大海,这是一位真正的孝子。

  4. 我观《壮义勒》,掩卷三叹息。当年渝播失复得,论功大半袁氏力。
    我看到了这首《壮义勒》,不禁掩卷三叹。当年我们失去了这片土地,现在重新获得它,这大半功劳都是袁氏的。

  5. 岂独夷鼎照乡国,况闻入道平阳时,明威伯子勋已奇。
    岂止我们的国土得到了恢复,听说你曾入道于平阳,这也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

  6. 水牛塘边大酣战,至今名著学语儿。忠孝之气钟一氏,此勒与天同不毁。
    在水牛塘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直到今天还流传着关于你的故事。你身上所散发出的忠孝之气,就像一颗恒星一样永恒不变。

  7. 呜呼国家多得袁氏父若子,安有四海金瓯破张李。
    啊!国家多亏有了像你这样的英雄,怎么会让四海之内的领土被张李破坏呢?

这首诗是高启在明朝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对英勇战士的赞美之情。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高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高启对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