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绿年华著白身,王孙宝玦黯风尘。
多情天地偏生劫,无定文章最误人。
作达但谋千日醉,佣书难救一家贫。
不求仙佛求逃世,何处桃源许问津。

【注释】

惨绿:深绿之色,喻年华易逝。著(zhù):穿。王孙宝玦(jué):古时王侯的佩玉。黯(àn)风尘:指被尘土所染。多情天地偏生劫:天地无情,只偏于有情之人降下劫难。无定文章最误人:变幻莫测的文章最容易误导人。作达:指仕途得意。千日醉:指权高位重。佣书:指做抄写工作。桃源:指世外桃源。问津:寻求渡口,比喻求索。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对现实不满而寄希望于仙境的一种幻想之作。

首联“惨绿年华著白身,王孙宝玦黯风尘”两句写自己年华易逝,却仍穿着一身绿衣,这绿衣上还镶嵌着一块白玉,是王公贵族的饰物——王孙宝玦,这象征着他虽贵如王侯,但已受尘埃玷污,被贬谪到这人间来。颔联“多情天地偏生劫,无定文章最误人”两句则从侧面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社会。诗人说:天地间充满了感情,却偏偏要生下灾难;变幻无常的文章,最容易误导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愤懑情绪。

颈联“作达但谋千日醉,佣书难救一家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他主张在仕途得意时可以享受快乐,但这种快乐只是暂时的,一旦退隐山林,便只能以卖字画为生,过着贫困的生活。诗人认为,这种官场生活并不值得羡慕,因为这种生活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却无法改变生活的艰难。尾联“不求仙佛求逃世,何处桃源许问津”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他说,与其追求神仙和佛祖带来的长生不老,还不如寻找一个真正的桃花源,过一种没有烦恼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之情。它既是一首个人抒情诗,也是一首带有政治色彩的讽谕诗,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普遍心态和生活状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