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晨过襄阳,扑面腥风吼。
贼去但空村,孑遗靡鸡狗。
人肉缠草根,狼藉不速朽。
流亡未敢归,满地饥乌走。
猛闻人呻吟,悲酸拙破牖。
马挝启其门,中有垂死妇。
听妇哭致辞,欲语气先呕。
噫昔初病时,问讯烦姑舅。
良人意殷勤,床前时执手。
一朝闻寇至,骨肉分离陡。
各思全身命,弃我如敝帚。
谁希盗贼怜,不死活亦苟。
恍惚十余日,水浆未入口。
所恨不知饥,形气尚缠纠。
奋飞苦不能,残生岂持久。
不愿赐良药,不愿分乾糗。
愿污腰间刀,游魂瘗荒阜。
乾坤莽风尘,群盗恣芟蹂。
却愁乐死人,丧乱随时有。
【译文】
天刚蒙蒙亮就出发,经过襄阳城的时候,迎面吹来阵阵腥风。
贼寇一走,空荡的村庄里只剩下鸡狗等孤魂野鬼。
人肉被啃咬在草根上,狼藉得连腐烂的尸体也来不及。
流亡在外不敢回家,满地都是饥饿的乌鸦在飞跑。
突然听到呻吟声,悲酸的声音让人心里难受。
猛兽闯入门户,里面有垂死的老妇。
听老妇哭诉说自己的遭遇,想要开口说话却先哽咽。
唉,当初她患病时,还烦劳亲戚前来探望。
丈夫很关心她,床前总是握着她的手。
忽然听说敌军到来,她和丈夫骨肉分离。
各自都想保全生命,抛弃我像扔掉破扫帚。
谁愿意可怜盗贼呢?他们宁可不活也苟且偷生。
恍惚之间过了十多天,水浆还没有吃过一口。
只恨自己不知道饿,身体仍然缠绕着痛苦。
奋力挣扎却不能飞起来,残生岂能长久?
不愿求得良药来治疗,也不愿分干粮给你。
只希望污了腰上的刀,游魂埋葬在荒山野岭中。
在这乾坤莽莽风尘之中,群盗肆意践踏。
只是担心这些快乐的人,灾乱随时都会发生。
【注释】
襄阳:古郡名,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县)。
腥风:血腥的气味。
贼去:指贼寇已退。
孑遗:一个也没有留下。
靡鸡狗:鸡狗等家禽家畜都被吃掉了。
拙破:形容声音嘶哑不清。
呜咽:哭泣的声音。
媪:老年妇女。
姑舅:外祖母的兄弟。
床前执手:病榻前握着手。
忽闻:突然听到。
弃我如敝帚:比喻毫不爱惜。敝帚,破扫帚,比喻卑贱无用的东西。
谁希:谁愿意。希,希求,盼望的意思。
水浆:指食物、饮料。
形气:指身体和气色。
奋飞:奋力展翅飞翔。
残生:残存的生命。
游魂:灵魂游荡。
乾坤:天地。
莽风尘:狂暴的风沙。
恣芟蹂:任意砍伐、践踏。
乐死人:使别人感到快乐而亡身丧命。
【赏析】
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枣阳妇女的回忆叙述了自己被掠入山林为贼寇所虏的悲惨遭遇和心路历程,揭露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用“侵晨过襄阳”开篇,点出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扑面腥风吼”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进途中遇到的恶劣天气。“贼去但空村”,表现了诗人在山村中的所见所闻。“人肉缠草根”一句写出了山村的惨状。“谁希盗贼怜”,表达了诗人对强盗的痛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民的残酷迫害。这首诗通过对妇女悲惨遭遇的具体描写,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此诗以枣阳妇女的回忆为线索,从“侵晨过襄阳”到“愿污腰间刀”,共十句,可分为四段。前三段写诗人在襄阳城外被掠入山林的经历和所见所闻。“侵晨过襄阳”两句,交代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扑面腥风吼”三字描绘出襄阳城外的凶险气氛;“贼去但空村”二句写诗人进入山林后所见的情景。最后一段写诗人在山洞中的所见和内心感受。“马挝启其门”二句写诗人看到山洞后的情形;“听妇哭致辞”二句写诗人在听到妇女哭诉后的反应;“欲语气先呕”二句写诗人听到妇女哭诉之后的感受。最后一句,“欲污腰间刀”是全诗的高潮。诗中“愿污腰间刀”一句,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复仇愿望。诗人想用自己的血来染红腰上的刀,以表达对敌人的愤恨。这一句既是诗人的愤怒之语,又是他的绝望之语,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控诉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此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