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留天地,英风飒飒来。
梅花三百树,齐傍墓门关。
困厄悲时命,艰难失将才。
凌虚发长喟,岭上鹤声哀。

【注释】

史阁部:即史可法,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

正气留天地:指史可法的忠烈之魂,正气凛然,永留世间。

英风飒飒来:指史可法生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

梅花三百树,齐傍墓门关:《汉书·李广传》载,李陵从征匈奴被俘,与苏武同受屈辱,后归汉,武帝欲杀其家人,苏武不肯,李陵感叹道:“今人方且下帷研精,图私利兮,而相忘于国,吾每念此,未尝不怆然伤心。”此处以李陵自比,表明自己虽身陷囹圄,但仍心系国家。

困厄悲时命:指史可法在困境中仍忧国忧民。

凌虚发长喟:形容史可法临死前感慨万千,无法平息内心的悲痛。

岭上鹤声哀:描绘了一幅岭上孤鹤哀鸣的画面,暗寓史可法死后凄凉孤独的境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对史可法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精神品质的高度评价。

诗的第一句“正气留天地”,直接点明了史可法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成就。这里的“正气”既指史可法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精神,也暗示了他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品质。这种正气不仅让史可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让他的英名永远留存于天地之间。

诗的第二句“英风飒飒来”,则进一步描绘了史可法生前英勇无畏的形象。他不仅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更以其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这种英风飒飒的气质,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诗的第三句“梅花三百树”,则是诗人对史可法的一种象征性表达。梅花因其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特性而备受人们喜爱。在这里,诗人将史可法比作梅花,既赞美了他的高洁品质,也寄托了对他坚贞不屈精神的敬仰。

诗的第四句“齐傍墓门关”,则描绘了一幅史可法墓地周围的景象。这里的“墓门关”象征着历史对这位英雄的永恒守望和纪念。同时,这句也暗示了史可法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诗的第五句“困厄悲时命”,则表达了诗人对史可法不幸遭遇的同情。他一生坎坷曲折,身处乱世却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国家。这种悲壮的命运让人为之动容。

诗的第六句“艰难失将才”,则揭示了史可法晚年时期的困境。他曾是明朝的重臣,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惋惜。

诗的第七句“凌虚发长喟”,描绘了诗人面对史可法墓碑时的深深感慨。这里,“凌虚”意味着站在高处俯瞰一切,而“发长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尽哀思和对历史英雄的无尽怀念。

最后一句“岭上鹤声哀”,则是对整首诗的收尾。这里用“岭上”来形容史可法墓地所在的地理位置,而“鹤声哀”则寓意着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英雄的灵魂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同时也预示着历史的长河将继续流淌着这些英雄们的不朽事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