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

逼:逼迫;反兵:指敌人反击。走:逃跑。减势:减弱自己的势力。紧随勿迫:不要紧追不舍。累(lěi)其气力:耗尽对方的体力。消(xiāo)其斗志:消磨对方的战斗意志。散而后擒:让敌疲惫,然后擒拿。需:等待时机。孚:信。光:光彩。

【译文】

用“欲擒故纵”的计谋,逼使敌人反扑,敌人就会逃跑。不要紧逼敌人,而要消耗敌人的体力,消磨它的战斗意志,使它疲惫不堪,等它力竭之后再去擒拿,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取得胜利。这是善于等待时机、讲究谋略的策略。

【赏析】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说在战争中,当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应采取退却回避的战术。本篇主要论述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走为上计”的原则来战胜敌人。作者强调的是“待机而动”,认为战争是敌对双方力量的较量,只有掌握了主动权,才能克敌制胜。

本篇的写作意图是要人们懂得在与敌人作战中,如果自己处于弱势地位,就要暂时退却,保存实力,等待有利时机的到来;如果自己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主动进攻,争取最后的胜利。

本篇的论述方法主要是通过比喻和类比。如开头两句,用“逼则反兵,走则减势”作譬喻,说明如果对敌人一味地逼攻,反而会使敌军反扑;如果轻易撤退,会削弱自己的实力,降低战斗力。接着又用“紧随勿迫,累其气力”等句作类比,进一步阐明在战争中,不可轻举妄动,而应谨慎从事的道理。

本篇还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即通过对两种不同情况下所采取的不同策略进行比较,以突出“走为上计”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如前两句与后两句相比,前者是讲当敌方强大时,应该采取退却回避的策略;后者是讲当己方强大时,应该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通过这种对比,使本篇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突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