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幽梦影 · 卷一 · 九十七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

【译文】:有时间去读书,就把它当作一种幸福。

【注释】:光阴、机会、福分。

有力量济人,谓之福;

【译文】: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把它当作一种福分。

【注释】:力量、能力。

有学问著述,谓之福;

【译文】:有学问和著述,就把它当作一种福分。

【注释】:学问、知识、著述。

无是非到耳,谓之福;

【译文】:不听到是非的议论,就把它当作一种福分。

【注释】:是非、议论、耳闻。

多闻,多见,则识益明;好问,好思,则慧益增;多言,多情,则性益险;多愁,多感,则神益疲;多机,多事,则心益乱。

【译文】:多听多看,就会更加明智;多问多想,就会更加聪明;话说得太多,感情就会变得复杂;多忧愁,多感触,就会精神疲惫;多烦琐的事,心里就会混乱。

【注释】:耳目、见识、智慧、性情、精力、情绪、心思、麻烦、纷扰。

赏析:

此诗首二句说“读书”“济人”“著书”是人生最大的福份。读书可以长知识,增加智慧;为人处世,能助人为乐,都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所以古人称读书为“福”。三、四句又提出“非”字和“多”字,认为不听到是非的言论就是幸福,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是非的干扰,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六句指出:“知”与“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多闻”、“多见”才能使“识益明”;而“多见”也容易使人产生疑惑,因此要“好思”,即勤于思考,这样才能增长智慧。最后两句说:一个人如果“多言”或“多情”,就容易使他的心思变得复杂起来;而一个“多愁”的人或“多感”的人,则会因过度忧愁和伤感而精神疲惫不堪。最后两句是告诫人们,要少一些烦琐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的心情过于杂乱。

全诗以“福”为核心,用“读书”等六个方面的不同活动来说明“福”的不同含义。这六个方面都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作者提倡“多闻”、“多见”、“多思”、“好问”、“好学”,反对“多言”、“多愁”、“多虑”、“多病”。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