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与水之影,所受者也;日与灯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则在天者为受,而在地者为施也。
【注释】
幽梦影 · 卷三 · 六十七
镜与水之影,所受者也;日与灯之影,所施者也。月之有影,则在天者为受,而在地者为施也。
【赏析】
本诗是一首哲理性很强的小品。诗人用“镜”与“水”,“日与灯”的对比,说明事物之间相互对待的关系,并从自然现象中引申出道理,以警醒人们不要自高自大、狂妄自大。
诗的前三句,作者把镜子和水的倒影,太阳和灯火的反射比作是接受和给予作用的主体。这两句看似平常,实则含义深刻。“镜”与“水”,“日与灯”,都是具有反射功能的物体,当它们照到其他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反映。而镜子之所以能照见人的形象,是因为水中有光线;而太阳之所以能发出光芒,是由于空中有空气。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后四句,作者把月亮的倒影说成是“在天者为受,而在地者为施”的原因所在。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的光是通过云层或水面的反射而形成的。云层或水面是月亮光的接受体,因而称云层或水面为“受者”;月亮的光是照射到云层或水面上,使云层或水面发生反射,从而形成自己的影像,因而称云层或水面对月光起反射作用。
本诗通过镜子、水、日光、月光这些事物的相互作用来揭示事物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这是本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同时,本诗还善于借助日常现象说明哲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