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六年安南平,是年之冬变骤生。
七年远统平夷兵,八年春还秋复叛,明年仍赋征南行。
简定陈季扩,前后相继作。
一攻造舟叱览山,再攻荷花海之湾。
俘斩无算势未已,纷纷火燧爇象尾。
猬毛之矢刺天飞,象奴象鼻落如雨。
一战美良山,再战昆浦暹蛮间。
步骑蹴之传檄定,次第就擒海氛静。
海氛静,占城降,择故王后封为王。
版图不入归要荒,我无所利计大义,兴灭继绝辞堂堂。
奈何升州置卫所,人其人,土其土。
中国约束夷苦严,安南之风安于南。
南人不反那可得,宣德年间得而失。
王通盟,柳升没,依旧安南属外国。
这首诗是明朝永乐年间,英国公张辅奉命平定安南叛乱时所写的。诗中描述了安南叛乱的全过程,以及明朝军队的胜利和安南的归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永乐六年,我大明朝廷平定了安南,这一年的冬天,叛乱突然爆发。
- 七年,我大明朝廷再次派遣大军远征平夷,八年春天回师,秋天又反叛,明年仍然派兵征讨南边的叛贼。
- 简定(陈季扩),先后相继作乱。
- 我大明朝廷在造舟叱览山进攻叛军,又在荷花海之湾再攻。
- 俘虏和斩杀的敌人数不胜数,战事未停,战火继续燃烧,如同烟火一般照亮天空。
- 刺猬毛制的箭矢射向天空,如同天女散花一般飞洒而下,象奴象鼻落如雨点般密集。
- 我军在美良山发起攻击,又在昆浦暹蛮间进行战斗。
- 我军步兵骑兵踏破敌阵,传令檄文平定了叛乱,然后一一捉住叛乱分子,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 平定了南方叛乱后,占城投降,我国选择故王作为国王。
- 版图没有进入占城境内,占城仍属于我国的边荒之地。
- 我国出兵讨伐叛乱,并没有贪图占领土地或利益,而是以大义为重。
- 为什么在我国设置升州卫所,安南人就归属我国,我国人就管理我国的土地,安南人就管理他们的国土呢?
- 我国约束安南非常严厉,安南的风俗习惯也与我国相同。
- 安南人不造反,我们就不能得到他们的土地;宣德年间得到了他们的土地,后来又失去了。
- 王通结盟,柳升被处死,安南仍然属于外国。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政府平定安南叛乱的过程,展现了明朝军队的强大和英勇。同时,诗中也表达了明朝政府对安南的管辖和管理,以及对待安南人的宽容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