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复切切,何事太伤神。
亦算善鸣者,兼之能感人。
墙阴又阶畔,短叹更长呻。
千古谁同调,行吟楚水滨。
【注释】
秋蛩(qióng):秋夜蟋蟀的叫声。
凄凄:凄凉的声音;又切切:哀婉而悲切的声音。
何事太伤神:为何让我这么忧伤?
亦算:也称得上。
善鸣者:善于鸣叫的动物,比喻善辩的人。
兼之:同时拥有。
墙阴:墙影,借指孤独。
短叹更长呻:低声叹气,发出长长的呻吟声。
千古:千年,泛指很长的时间。同调: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行吟:边走边吟诵。
楚水滨:在楚国的边境。
【赏析】
这是一首咏蟋蟀的诗,抒发诗人对人生苦闷的感叹与追求。
“秋蛩”是蟋蟀的一种别名,古人常用来形容秋天的到来,所以“秋蛩”也就成了秋天的象征。蟋蟀的叫声是人们所熟悉的,但在这里却有特别的含义。它用哀婉悲切的音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伤。诗人说:“凄凄复切切,何事太伤神。”为什么让我这么忧伤呢?这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内心苦闷的倾诉,同时也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忧虑。“亦算善鸣者,兼之能感人。”诗人说,我也可以说是一个善于鸣叫的人,同时我还能打动人的心灵。这其实是诗人自喻,说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却不能施展才能,只能以悲切的音调表达自己的哀愁。“墙阴又阶畔,短叹更长呻。”蟋蟀在墙影之下、台阶边缘鸣叫,低声叹息,发出长长的呻吟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郁闷忧伤的形象。
诗人最后发出了人生的感慨:“千古谁同调,行吟楚水滨。”千百年来,又有谁能和我志同道合呢?我只好在楚国的边境上,一边走着一边吟诵着这首诗了。这句中“行吟”和“楚水”都暗含诗人的身世背景。“行吟”是指他游历四方,漂泊不定,生活穷困潦倒,到处吟诵着这首诗。“楚水”,是指楚国的边境地区,也就是诗人当时居住的地方。这里,诗人用“行吟”和“楚水”来表明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苦闷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