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河曲,风簌簌,填柴作岸芦作屋。
西风一夜钜野流,鱼头赤子千家哭。
走河曲,风簌簌。

这首诗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养浩的作品,全诗共四句。

“走河曲”:指黄河弯弯曲曲的河道。曲:河流曲折的地方。

“风簌簌”(sùsù):形容风吹的声音沙沙作响。簌簌:象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填柴作岸芦作屋”:用树枝、芦苇等材料堆砌成堤防,用作房屋的材料。

“巨野流”:指黄河在山东省巨野县一带泛滥。钜野:古县名,位于今天山东省巨野县一带。

赏析:

《河上》是一首描写黄河泛滥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黄河洪水泛滥的情景,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首句“走河曲,风簌簌”,描绘了黄河弯弯曲曲的河道和吹拂而过的风声。这里的“走”字,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流的急迫和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风簌簌”则形容风声沙沙作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通过听觉上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次句“填柴作岸芦作屋”,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黄河泛滥时的悲惨处境。用树枝、芦苇等材料堆砌成堤防,用作房屋的材料,这种情景让人感到十分凄凉。这里的“填柴”和“芦作屋”都是比喻用法,将实际的情景抽象化,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困境。

第三句“西风一夜钜野流,鱼头赤子千家哭”,则是对黄河洪水泛滥情景的具体描写。西风一夜刮过,使得河水暴涨,导致鱼虾浮出水面,甚至鱼头都被淹没了。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恐怖和绝望。同时,“鱼头赤子千家哭”也暗示了这场灾难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这里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场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洪水泛滥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使他成为元散曲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