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于残漏一登楼,似水银河宿雨收。
得月最难如此夜,多愁终古不宜秋。
仍望云气思人海,自向星辰问斗牛。
寂寂千山烽火后,不逢南雁话离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诗人,人称“诗奴”。他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又与韩愈、张籍等人交游。贾岛的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炼达和章法整饬,读来韵味深长。他的诗歌在题材内容上,多写景状物,抒发凄冷哀伤的情感;在表现手法上,注重雕琢字句,讲究清奇僻涩,语言清淡凝炼。

下面是诗句的解释:

  1. 独于残漏一登楼,似水银河宿雨收。
    独自登上高楼,仿佛看到银河如水流过,宿雨已收。这里的“残漏”指的是古代计时器中漏水的声音,而“登楼”则表示诗人独自站在高处,眺望远方。
  2. 得月最难如此夜,多愁终古不宜秋。
    在这样的夜晚,要想得到月亮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多愁善感的人总是不适合在秋天。这里的“得月”指的是观赏月亮,而“难”表示不易得到或难以实现。而“多愁”则是形容人内心的忧愁,“终古”表示从古至今,“宜秋”则表示适合秋天。
  3. 仍望云气思人海,自向星辰问斗牛。
    仍然望着天空中的云气,思念着那茫茫的人海,自己向天上的星星提问,询问牛郎星和织女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4. 寂寂千山烽火后,不逢南雁话离忧。
    寂静的千山之上,曾经有过烽火的痕迹,却没有遇到南飞的大雁来讲述离别的忧愁。这里描绘了战争后的凄凉景象,以及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
    这首《雨后观月》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和心情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具有深刻的寓意,如“残漏”代表着时间流逝,“宿雨”象征着事物的变迁,“云气”则代表了自然界的变化。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