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杖扶余石,独立性耿介。
毋谓顽不灵,曾受米颠拜。

【注释】

咏石: 赞美石头。余石: 指山中的一块巨石。扶: 扶持,支持。独立性耿介: 指石头高耸独立,不屈曲、不弯曲。曾受米颠拜: 指苏轼曾经在黄州拜访过一个叫米芾的文人。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以书法名世。“颠”字在这里是尊称。拜,是敬仰的意思。

【译文】

我独自支撑着那块山中巨石,它矗立不屈、挺拔而正直。别以为它顽劣不堪,其实它是曾被苏轼所敬重的。

【赏析】

《咏石》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赞颂石之“独立性耿介”,表达了诗人对石坚贞刚直的赞赏之情。同时,通过对苏轼曾经受到“米颠”(米芾)敬仰之事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自己傲岸的性格和坚持自我的精神。

首句“一杖扶余石”,描绘出一幅诗人独自站在山中巨石旁的画面。这里的“一杖扶余石”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孤独与坚韧的态度。孤身一人面对巨石,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人内心的坚持和不屈。这种孤独与坚韧并存的状态,正是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次句“独立性耿介”,是对巨石特性的概括。这里的“独立性耿介”不仅是对外形特征的描绘,更是对巨石内在品质的高度赞扬。诗人通过对石的形容,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风貌正是诗人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也是诗人自身性格的真实写照。

第三句“毋谓顽不灵”,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认为顽石不灵动,实际上它们都是被人们所敬重的。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种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那些看似顽固不化的人或事物的看法。他认为这些看似“顽不灵”的东西,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的。这种独特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

最后一句“曾受米颠拜”,则是为了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赞颂石头。这里的“曾受米颠拜”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接受崇拜,而是比喻诗人自己曾经受到过米芾的尊敬和崇拜。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这种回忆和感慨也成为了诗人创作的重要源泉,使他能够不断地在诗歌中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咏石》这首诗通过对石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坚韧不屈、独立自主的品质的追求和崇尚。同时,诗人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傲岸的性格和坚持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品格和修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