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如命,忧国忘家,并世邈无俦,自有千秋公论在;
遗憾置邮,苦心兴学,沾襟思往事,岂惟七载感恩多。

【注释】

爱才如命:爱护人才像爱惜生命一样。忧国忘家:忧虑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家。世邈无俦:世上少有匹敌的。自有千秋公论在:自有后世人的公正评价。遗憾置邮:因怀念故人而寄出信笺。苦心兴学:尽心竭力办教育。沾襟:流着眼泪。思往事:思念过去的事情。岂惟七载:不只是七年。感恩:感激别人的恩情。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纪念张百熙而作,其内容主要抒发了对张百熙的敬仰之情。

首联写张百熙爱国爱才、关心教育、重视人才的特点和功绩。“爱才如命,忧国忘家,并世邈无俦”,这是概括张百熙一生的主要特点和贡献。张百熙一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十分珍视人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使国家有了强大的后盾。

颔联写他遗憾地没有给张百熙发去一封信,表达他的思念之情。“遗憾置邮”,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深深思念,以及无法亲自前去探望的遗憾。“苦心兴学”,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崇敬之情。张百熙深知教育的重托,为了培养人才,他尽心尽力,倾注心血。

颈联写诗人思念故人,不禁泪洒衣襟,感慨万千。“思往事”,表明诗人对张百熙的思念之情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岂惟七载”,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感激之情。诗人知道,如果没有张百熙的栽培,自己不可能成为一代文豪;如果没有张百熙的支持,自己也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成就。因此,他对张百熙充满了感激之情。

尾联写诗人对张百熙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情。“岂惟七载感恩多”,表达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感激之情已经超出了对他的敬重和思念,这种感情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脉之中。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张百熙的敬仰之情和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