簟波泼地梦都清,劳我神魂息我形。
埋锸青山他日事,解装逆旅此时情。
蚊知大赉欢声动,蝉劝联诗作意鸣。
独卧坦然伸两足,不教太史受虚惊。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友人即将离去时的情景。首联两句是写友人离别前夜的情状:他席地而卧,直到天明。“奔走倦甚”,说明他为了赶路,已经奔波了很长时间;“席地卧彻晓”,说明他为了赶路,一直到天明才睡下。“簟波泼地梦都清”,说明他在旅途中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劳我神魂”四句,写友人离别之际,他感到十分疲倦,以至于席地而卧直到天亮。
颔联两句,写友人临行前的情景:“埋锸青山他日事,解装逆旅此时情。”意思是:在山脚下埋下锄头,那是他将来的事;解下行李,住进旅馆,那是他现在的事。“埋锸青山”指隐居,“解装逆旅”指暂居。这两句话,一方面写出朋友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他目前的处境和心情。友人既已决心隐退山林,那么在临行前的一段时间里,他只好暂时离开繁华都市,去住进客栈。
颈联两句,写友人即将离去时的情形:蚊子知道大赉(赠给友人的礼物),因此欢声动地;蝉儿劝诗人联诗作意鸣叫。“蚊知大赉欢声动”,是说蚊子知道了主人要赠送它礼物,所以非常高兴,欢声震动了整个屋子。“蝉劝联诗作意鸣叫”,意思是说蝉儿也来劝阻诗人不要匆匆离开,并劝说他写下一首联语以表达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尾联两句,写友人即将离去时的情景:“独卧坦然伸两足,不教太史受虚惊。”意思是: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安然地伸展开双脚,不让太史公(司马迁)受到不必要的惊吓。“太史公”指的是《史记》一书,因为作者司马迁曾做过太史令。《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通过这部书,总结了历史经验,反映了历史的全貌。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的死有轻重之分,有的人死了比泰山还高大,有的人死了比鸿毛还不如。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比喻友人即将离去,不必让司马迁因之受到不必要的惊讶。
这首诗写景抒情、叙事结合,情景交融,含蓄深沉,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