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穿黄叶路,忽到白云前。
下马入萧寺,倚松听暮蝉。
锡飞茅殿上,泉响石苔边。
久立僧何在,游人意惘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偶穿黄叶路,忽到白云前”的意思是:偶尔走过黄叶子铺成的小道,忽然来到白云之前。“过白云庵”,点明游踪所至之地是白云庵。“偶”“忽”二字,表明了诗人的随意闲适之情。“下马入萧寺,倚松听暮蝉”,意思是:下了马进萧寺,靠在松树上听黄昏时分的知了叫声。“萧寺”,即萧寺庵,位于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北海景区内。“暮蝉”句,写出萧寺的幽静,为下文写僧意营造环境。“锡飞茅殿上,泉响石苔边”,意思是:僧人的锡瓦在殿顶上飘飞,泉水从石缝间潺潺流泻。“锡”,指僧钵,这里指锡瓦。“茅殿”,指寺庙中的茅草屋顶的大殿。“泉响石苔边”,意思是:泉水从山崖边的石头上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萧寺”与上片的“白云”相呼应,构成一种幽深空灵的境界。“久立僧何在,游人意惘然”,意思是:我久久地站着,不知道那和尚在哪里?游人感到迷茫而怅然若失。这两句是说自己站在萧寺之中久久不离去,不知那云游的僧人去了哪里。“意惘然”,意思是心情迷惘而失意,表达了对萧寺中僧人的留恋之情。
【答案】
过白云庵
偶穿黄叶路,忽到白云前。
下马入萧寺,倚松听暮蝉。
锡飞茅殿上,泉响石苔边。
久立僧何在,游人意惘然。
译文注释
偶然穿过一片秋黄的树叶铺成的小路,忽然来到了白云之前。
下马进入萧寺,靠在松树上聆听黄昏时分的鸣叫。
僧人的锡瓦在殿顶上飘飞,泉水从山崖边的石头上流淌出来声音清脆悦耳。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不知道那和尚去哪里了?游人感到迷惘而怅然若失。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纪行之作,描绘了自己游览风景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游兴与感慨。首联写诗人偶然路过黄叶铺就的小路,不觉来到了白云之前;颔联写诗人下马进入萧寺,靠在松树上聆听黄昏时分的鸣叫;颈联写诗人看到萧寺的幽静,为下文写僧意营造环境;尾联写诗人久久站立萧寺,不知道那和尚去哪里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茫然和失落之感。全诗以游兴为线索,由景及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