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好畜马,阮生好蜡屐。
所好故不同,各自成奇癖。
并负旷远名,俱有高世迹。
终胜王安丰,时时理筹策。

译文:

支道林喜欢养马,王献之喜欢打蜡屐。

他们各自喜好不同,都形成了独特的癖好。

两人都享有远大的声名,都有超越时代的业绩。

终究胜过王安丰,常常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

注释:

1、支公:指晋朝人许掾,字支公;阮籍(yuè jí):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人。他生性疏放,喜啸善辩。嗜酒能啸,善弹琴,有高远之志。

2、畜(chù)马:饲养马匹。

3、蜡屐(jī):用蜡制成的鞋。

4、旷远名:名声远播。

5、高世迹:高尚的事迹或行为。

赏析:

这首诗是咏怀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它通过对两位名士的生活情趣、爱好和成就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两位名士的赞美之情。

第一联“支公好畜马,阮籍喜蜡屐”,诗人开篇直接点明了两位名士的共同爱好,即都喜欢养马和打蜡屐。这两句诗简洁明了,一语双关,既揭示了两位名士的共同爱好,也暗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

第二联“所好故不同,各自成奇癖”,进一步描绘了两位名士的性格特点。他们虽然都喜欢养马和打蜡屐,但各自有着不同的喜好,形成了独特的癖好。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两位名士的个性差异。

第三联“并负旷远名,俱有高世迹”,则从更高的层面来评价两位名士。他们都有着远大的名声和卓越的事迹,成为了后人仰慕的对象。

第四联“终胜王安丰,时时理筹策”,最后一句则是对两位名士的综合评价。他们虽然各有所长,但最终的成就却超过了王安丰。这里的“胜”字,既是对他们才能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时时理筹策”也表明了他们在军事上的贡献,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两位名士的形象,并通过对他们的赞美和肯定,表达了对这两位名士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