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山上桐,郁郁河边柳。
秋至叶自零,荣华安得久。
古人若无死,乐亦非我有。
矧无久视方,百年一反手。
轩冕非我荣,金石非我寿。
弹琴而歌风,所期在不朽。
【注释】
猗猗:形容茂盛的样子。桐:桐树,落叶乔木,叶子大而圆,花黄褐色,种子有棱。郁郁:繁茂的样子。河边柳:指垂柳。秋至叶自零:到了秋天叶子自然凋零。荣华安得久:荣华富贵能长久吗?古人若无死,乐亦非我有:如果古代人不死的话,他们也不会追求享乐了(“我”指诗人)况无久视方,百年一反手:何况没有看到过长久的治理(“方”指政治措施),一百年一次就结束了。轩冕非我荣,金石非我寿:车马服饰不是我的荣耀,钟鼎石碑也不是我的寿命。弹琴而歌风,所期在不朽:《诗经》中有《风》篇,所以用弹琴唱歌来表达自己对不朽的向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写桐、柳的荣枯,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年华易逝之叹和功业难成的隐忧。
首联“猗猗山上桐,郁郁河边柳”,写梧桐、杨柳这两种树木的茂盛和美丽。桐与柳是两种常见的树种,它们在春天长叶夏天开花,秋冬之际则叶落枝空。梧桐高大挺拔,树叶茂密成荫,是诗人常吟咏的对象。杨柳婀娜多姿,枝条柔软飘拂,也是诗人经常观赏的景物。诗人写这两句,意在表明他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并以此引出下文。
颔联“秋至叶自零,荣华安得久。”意思是说,树木到了秋季叶子凋落,它们的荣华又怎能持久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的荣华富贵比作树木的秋叶,把生命的短暂喻为树叶的凋落,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富贵难长的感慨。
颈联“古人若无死,乐亦非我有。”意思是说,如果古人们没有死亡,他们就不会追求个人的享乐。这里的“我”指的是诗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死观的看法,即认为只有真正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会珍惜时间,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五、六句“矧无久视方,百年一反手。”“矧”通“申”,“方”指政治措施,“反手”比喻容易做到的事。意思是说,既然没有能看到长久的政治措施,那也就没有必要去追求百年一反手的事业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和地位的看法,他并不追求那种短暂的成功,而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的事业和目标。
尾联“轩冕非我荣,金石非我寿。”意思是说,尊贵的官位和财富不是自己的荣耀,长寿也并不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荣耀和长寿来自于内心的充实和平静,而不是外在的物质和地位。
最后一句“弹琴而歌风,所期在不朽。”意思是说,我弹奏琴曲歌颂大自然的壮美,我所期待的是永远的存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他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像大自然一样永恒不息,不被时间和死亡所侵蚀。
整首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对梧桐、杨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追求,即对于名利看淡,对于生命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