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宇经楼面吼门,红城西屿络包分。
映阶昙影临风舞,绕洞潮音坐月闻。
钟响万家惊夜梦,舟凌千顷渡慈云。
浮萍孤客登仙界,应净凡心一念纷。
【译文】
来到观音亭,只见梵宇经楼的屋檐上挂着铜铃。
红城的西边岛屿像络绎不绝的绸带,层层叠叠。
映阶之上昙花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着舞动,绕洞之中潮音如坐月而闻其声。
钟响之后万家都惊醒了夜间的梦,舟子凌波渡过千顷之慈云。
浮萍般的孤客登临仙界,应是心念清净无纷扰。
【注释】
- 梵宇经楼面吼门:指寺院的大门上有巨大的铜钟,每当敲钟,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 红城西屿:指福州的东面城墙。
- 络包分:指福州城如同丝络般地连接在一起。
- 映阶昙影临风舞:映照在台阶的昙花(即昙花)的影子在微风中摇曳着舞动。
- 绕洞潮音坐月闻:环绕洞穴中的潮水之声仿佛坐在月光下聆听。
- 钟响万家惊夜梦:钟声响起,家家户户都在被惊醒的夜晚里做了个美梦。
- 舟凌千顷渡慈云:乘坐小舟渡过宽广的海面。
- 浮萍孤客登仙界:如同浮萍一样的孤单旅客登上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 净凡心一念纷:清除了凡人心中纷乱的思想。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游历福州时的所见所感,以寺庙、城岛、昙花、潮音、钟声等景物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人间烟火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到了寺庙和城岛,其中“梵宇”是指佛教寺庙,“红城西屿”则指福州城西的一座岛屿。“络包分”形容福州城如丝络般紧密相连。
颔联描述了昙花在微风中的摇曳,以及潮音如坐月般的听觉体验。这里用“映阶”一词,形容昙花的影子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增添了一种动态的美;“绕洞”则形容潮声回荡在洞穴之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颈联描绘了诗人乘船过海时的景象,其中“钟响万家惊夜梦”表达了钟声的宏亮,使得无数家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纷纷进入梦境;“舟凌千顷渡慈云”则描绘了船只在广阔的海面上航行,宛如神仙驾船过江的场景。
尾联通过“浮萍孤客登仙界”和“应净凡心一念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追求心灵净土的决心。这里的“浮萍”象征着漂泊不定的人,而“登仙界”则表达了诗人向往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于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