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理丝桐,如逢海山翁。
情移山尽处,韵入水流中。
一曲神洲到,孤帆世界空。
先生化工意,随兴引仙风。
抚水仙操
偶尔理丝桐,如逢海山翁。
情移山尽处,韵入水流中。
一曲神洲到,孤帆世界空。
先生化工意,随兴引仙风。
注释:
- 偶尔理丝桐:偶尔弹奏琴瑟。丝桐指琴瑟,古代乐器名。
- 如逢海山翁:好像遇到了隐居的老者。海山翁,指隐居在海边或山上的老翁,泛指隐士、高人。
- 情移山尽处:情感随着音乐的流动而转移,仿佛触及了山的最远之处。
- 韵入水流中:旋律如同流水一般流淌。韵,这里指音乐的节奏和韵味。
- 一曲神洲到,孤帆世界空:音乐如同从遥远的神洲传来,而世界的孤帆也显得虚无缥缈。
- 先生化工意,随兴引仙风:先生(这里指的是诗人自称为“先生”)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他的艺术创作就如同随心引导着仙人的气息,充满了神秘和超凡脱俗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琴声与自然景观交融,以及音乐所引发的意境之美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以及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首句“偶尔理丝桐”,简洁地表达了诗人偶尔弹奏琴瑟的动作和心情,为整首诗歌奠定了抒情的基础。紧接着,“如逢海山翁”则通过比喻,将琴声比作遇到隐居的老者,进一步增添了音乐的神性和深远。
第三句“情移山尽处”,描绘了音乐的力量,能够触动心灵最深的部分,仿佛触及心灵的最深处。接着,“韵入水流中”,用水流喻指音乐的流畅与动听,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界元素之间的和谐共鸣。
最后两句“一曲神洲到,孤帆世界空”更是将音乐的力量推向极致。音乐如同穿越了时空,从遥远的神洲传至世间,使得世界的孤帆变得虚无缥缈。这既表现了音乐的宏大与深远,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遐想。
尾句“先生化工意,随兴引仙风”则是对整首诗歌主题的总结。诗人自称“先生”,以谦逊的口吻表达出他对音乐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见解。同时,他通过“随兴引仙风”一词,强调了音乐创作的自由和随性,以及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琴声与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音乐与人类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深刻领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