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类山谷,斜阳挂林麓。
风吹午梦痕,洒然抱修竹。
注释:七月二十日,我在家中小睡了一会。城市就像山谷一样,斜阳挂在林麓。风儿吹拂着午梦留下的足迹,我悠然地抱着修长的竹子。
赏析:诗人在诗中以“城市”比喻“山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城的轮廓,同时以斜阳、林麓等景物烘托氛围。“风吹午梦痕,洒然抱修竹”两句写诗人在午梦中被风惊醒,抱起修长的竹子,表现出诗人的闲适、惬意与超脱之情。
城市类山谷,斜阳挂林麓。
风吹午梦痕,洒然抱修竹。
注释:七月二十日,我在家中小睡了一会。城市就像山谷一样,斜阳挂在林麓。风儿吹拂着午梦留下的足迹,我悠然地抱着修长的竹子。
赏析:诗人在诗中以“城市”比喻“山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城的轮廓,同时以斜阳、林麓等景物烘托氛围。“风吹午梦痕,洒然抱修竹”两句写诗人在午梦中被风惊醒,抱起修长的竹子,表现出诗人的闲适、惬意与超脱之情。
【注释】 北郭:指长安城北面的郭门。郭,城楼周围筑有矮墙的地方。晚眺:傍晚观赏景色。呈:奉献、献上。丁叔衡师立钧:丁叔衡,唐代诗人,曾师从于李白;立钧,字子钧,也号白云先生,唐代诗人。二首:本篇为第二首,第一首见《全唐诗》,题作《宿北郭》。 残竹:犹残存的竹子。层阴:层层叠叠的树木阴影,形容树荫茂密。荡:覆盖。远林:远山。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和山上的树木。前代色:指前朝遗留下来的颜色。霜树
【注释】 久聚不相顾:很久没有见面,彼此都不去看对方。 濒行:将要离开。 如何:怎样。 今夜月:指中秋月。 还照出山云:月亮照着山间的云雾。 抗手三千界:举起手来仿佛可以接触到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万物)。 豪情十万军:豪迈的情怀像十万大军一样。 素抱:朴素无华的感情。 咫尺感离群:感到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别之际赠给朋友储影壶的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的远眺,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画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下杵暮江孤:“下杵”指放下农具,这里可能指日落时分。“暮江孤”形容江水的孤单和寂静,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苍茫混海隅:“苍茫”表示广阔无边,“混海隅”则表达了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的海隅即海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而广阔的感受。 3. 荒城清野烧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负郭时登眺,江崖欲暮天。 注释:在城郊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傍晚时分,江边的小山仿佛要落山入晚。 赏析:首句“负郭时登眺”,交代了登高的原因和环境,点出了时间。“负郭”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指靠近城郭之地,也就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登高,是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出入之地,也是他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注释】 交谊:指友情。先世:先辈和父辈。謏(jiǎo)闻:惭愧。遗业:祖先留下的事业。蒿莱:荒芜。筹边:筹划边境事务,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出群材:指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储光羲的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之情。全诗如下: 赠储光羲二首(其二) 论交先世旧,文彩冠台阁。 惭君愧吾辈,遗迹渐榛莽。 投笔警残局,篝灯爇寒灰。 中原未复辟,指望出群才。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
宝应道中 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 日华闯高浪,波藻窜明楼。 诗句无根草,乡情不系舟。 花朝便经过,莫负少年游。 解析与注释: - 宝应道中:宝应是古县名,位于江苏省北部。这里指诗人在经过宝应时的情景。 - 春思满芳洲:春天到来,思绪也如江上之花般盛开,满溢在广阔的洲岛上。 - 横风荡客愁:春风的吹拂让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起的波澜一般,心中充满了难以平息的忧愁。 - 日华闯高浪
【注释】: 亦知澹如水:也懂得淡泊如同水。 冲素亮遐心:冲刷清净明亮了遥远的心境。 春共和神写:春风和神采相融合。 秋随静气深:秋天跟随宁静的气韵而深沉。 大山包众植:高山包容着众多的植物。 乔木有遗音:高大树木留有遗音。 挥手一为别,同苔各异岑:挥手一别,同在山中的苔藓却各不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梅花、大山
【注释】清和道:指从洛阳到扬州的驿道。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危车:指马车。心旆(sui):旗杆上的飘动旗帜,这里借以指代马。水涡:大水形成的漩涡。病马:指身体瘦弱、生病的马。石路:指山间崎岖不平的小路。宿雨:隔夜的雨水。浮麦陇:指长满麦苗的田埂上。春烟:春天的炊烟。沾柳条:柳树枝头挂满了嫩叶。浑:全。未惯:没有习惯。发轫(ren):启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思想主旨及意境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遣怀 (一) 幽意忽不惬,时衰无奈何。(幽意:深沉的情思;惬:满足。时衰:时运衰颓。无奈:没有办法。)
【注释】 神交:精神上与对方交往,意指心与心相印。要眇:幽微。不可寻:不可捉摸。脱然:无拘无束的样子。形骸:形体、身躯。醉乡:指酒宴的场所,也比喻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赏析】 《七月二十日痴盦小卧二首·其二》是清朝文学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前两句写诗人对师友情谊的向往及难以寻找;第三句写自己摆脱尘世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后两句写自己的心境已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首句“神交在师友”
注释: 人间又是什么世道,风雪早早来临,寒气逼人。满地都是江湖之水,一片苍茫。只有一个人独自坐在船上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约陆菊裳一同游览虎邱(今江苏苏州)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人间复何世”,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困惑与迷茫。接下来,“风雪早寒天”描绘了当时的季节特征,风雪纷纷扬扬,天气寒冷刺骨。这里的“风雪”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和不确定性。接着
【注释】: 约陆菊裳同年游虎邱欲雪不果菊以诗代简次韵答之二首其二遥天擘云絮,终朝息尘虑。山头冻杀雀,梦魂自来去。 遥:远。指天空。擘云絮:把白云撕成细絮。 终朝:终日。 梦魂:梦中的形体、灵魂。 “山头”句:指山中的鸟雀因寒冷而死了,诗人梦中魂魄自由自在地来往。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作于清道光三年(1823)冬。当时陆廷椿在苏州任上,与同乡吴县人徐星阶交好。徐是清代著名诗人和画家
注释:一座小桥横跨在山间,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松林。只能远远地看到白云之外,高高的山峰在夕阳中显得明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小桥隔修埼”,以小桥为起点,展现了山水间的宁静与和谐。次句“蔼蔼松林长”,进一步描绘了松林的茂密与幽静。第三句“但见白云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最后一句“高峰明夕阳”,则将画面推向高潮,展现了夕阳下的壮观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白云
注释:杳杳的樵夫足迹,石路崎岖且蜿蜒。木末(树梢)早早生凉意,微阴(轻阴)使荒涧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首先描述了樵夫的踪迹,接着描绘了曲折蜿蜒的石路,最后以木末生凉和微阴动荒涧来营造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经典之作
【注释】 张少槎:名大千(1830-1901),字寿田,号少槎,四川富顺人,著名画家。太姻丈:岳父。山水:指画中的山水。 【赏析】 这是一幅描绘秋景的山水画诗。 首句“夕阴带野秀”,写夕阳映照下的山野景色显得格外秀丽;二句“秋气生亭皋”,写秋风在亭台水边吹过,发出萧瑟的声音;三句“老鹤未归来”,写一只归巢的老鹤还未回来,四句“寥天惜羽毛”,写天高风急,连羽毛也难以飞回。诗人用“夕阴”、“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