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叔闲驰九陌尘,看山宿诺竟逡巡。
争棋旧梦凭谁话,凄绝重来作记人。
【注释】
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夷叔,即陶渊明。九陌,指京都的街道。看山宿诺,宿诺是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北。重来:第二次来到。作记人,写游记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隐居时所作。首句点出诗人闲游焦山的情景;次句写因看山而宿于诺。三四句写旧梦重圆,但梦中的欢乐已不复存在了。五六句写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凄绝”二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夷叔闲驰九陌尘,看山宿诺竟逡巡。
争棋旧梦凭谁话,凄绝重来作记人。
【注释】
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夷叔,即陶渊明。九陌,指京都的街道。看山宿诺,宿诺是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北。重来:第二次来到。作记人,写游记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隐居时所作。首句点出诗人闲游焦山的情景;次句写因看山而宿于诺。三四句写旧梦重圆,但梦中的欢乐已不复存在了。五六句写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凄绝”二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小楼 其五》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小楼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居近青莲社,庄严百堵兴: - “居近青莲社”:住在靠近莲花社的地方。青莲社是古代佛教的一个修行场所,这里可能指的是与佛学有关的社区或寺庙。 - “庄严百堵兴”:因为接近佛教圣地,周围环境变得庄严而富有生机。 2. 闲踪忘拜佛,冷眼偶看僧: -
【注释】 小楼其二:诗题是《小楼》,第二首。龙侣:喻指志同道合的战友。回翔各有群:各自飞回原处,各有所依。腐儒:迂腐之儒。一死:指以身殉职。聊复壮吾军:聊且为军队增添壮气。择地身何洁:择地而居,身体何其洁净。滔天诉岂闻:滔天之冤何曾传到过陛下耳中?威凤见:威武之鸟出现。枭獍任纷纷:枭、鸱,两种猛禽,喻凶恶之人。纷纷:众多,形容人众多。 【赏析】 此篇写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攻下南京后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小楼》诗之一。全诗如下: 诗句释义: 1. "最忆江边寺,常应梦里游" —— 我最怀念的是江边的寺庙,常常在梦中去游历。 2. "再过僧渐老,独坐室如秋" —— 再次经过的时候,和尚们越来越老了,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就像秋天一样。 3. "梵响仍如寂,松声去复留" —— 佛音仍然寂静,松涛声离去后又留下。 4. "百年尘土质,何日复归休" ——
【注释】 1.小楼: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此诗应是诗人在蜀中时所作。其八,指这首诗的第八句。 2.还容膝:形容居室狭小。还字有“还留”的意思。 3.时艰:国家多难,政治腐败。 4.负人:辜负他人。 5.佳客:指志同道合的人。佳客,美好之客。 6.亲:亲近。 7.未假:未曾借用。借指未能得到机会施展才华。 8.长污:长期被污染。 9.相柳:指晋傅咸的墓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小楼 其三 识字丛忧患,真言在简编。 见知无有尔,未济竟终焉。 齿豁空诸味,心枯泯众缘。 傥稍留四大,还欲补诸天。 译文: 我从小学习识字,但总被忧愁所困,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只能在简单的文字中体现。当我得到他人的赏识时,却总是无法长久维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牙齿变得不完整,失去了许多食物的味道。我的心也变得空洞,失去了众多的人生目标。但是,如果我能够稍微保留住自己的身体
【注释】: 小楼,即《小楼赋》的“小楼”。其一:指第一段。孤月仍圆夜,凭栏雨暂休:意思是说,虽然天空中一轮明月还是那么完整,但因为昨夜下过一场大雨,所以现在天还没有放晴。雨暂休:雨暂时停歇了。凭栏:靠在栏杆上。雨暂休:形容雨势小了些。车喧入雷部,屋小似神楼:意思是说,车辆喧闹声传入雷部,小楼虽小却像神仙居住的神楼一样。驱愁生事在,端不废吟讴:意思是说,消除忧愁的办法在于做官当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号放翁。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初年的政治动乱,他的爱国诗作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小楼 其七: 苌楚乐无知,人天岂两歧。 愿伸无鬼论,一断有情痴。 书润心苗后,茶甘舌本时。 些微足资老,归尽更何疑。 注释: 1. 小楼:可能是作者居住或创作的地方。其七:这是诗的序号,表明这是陆游的一首诗。 2. 苌楚
【注释】小楼:即《登科后》诗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忘经(zhòng),忘却了经书的学习。多眠损:睡多了损害了。道心:指修道之心。暂清尘漠漠,偏驻雨淫淫:暂时的清凉,只有这一片土地;偏有的雨水,又滋润了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小楼中饮酒作乐、欣赏美景,并思念故人的情景。首句写诗人在小楼中忘却了经书的学习,沉醉于酒色之中。二句写自己睡多了,损害了修道之心
宿龙泉庵 月黑度云根,高寒不可扪。 全凝苍霭色,始觉夜山尊。 竹雨穿舆入,溪雷隔岭奔。 欲投僧寺宿,灯火辨松门。 注释: 1. 月黑度云根:夜晚的月光被乌云遮挡,无法看清云层的边缘。 2. 高寒不可扪:形容山势高峻,寒冷刺骨,难以攀登触摸。 3. 全凝苍霭色:整个山林都被笼罩在一片苍茫的雾气中,看不清景色。 4. 始觉夜山尊:在夜色中,才发现那些巍峨的山峰是如此崇高。 5. 竹雨穿舆入
《景文诚公挽诗·其二》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挽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陈曾寿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不尽相逢泪,遗馀到死丝。 描述了诗人与景文诚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心寒温室话,情烛太行巇。 描绘了两人在政治理念上的巨大差异和冲突,如同在寒冷的温室中交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汲黯茶常挈,诚悬笔暂持。 体现了景文诚公虽身处逆境,却仍坚持原则,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些诗句
焦山纪游杂诗 其七 心游碧落睨蛛窗,定入枯禅背佛缸。 为欠联吟散原老,苦摹涩体入西江。 注释: 焦山:即今天的江苏镇江,是古代文人墨客游览的地方。 碧落:天空或高空,这里指天。 睨(ni):斜视,窥视。 枯禅:佛教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无我之境,这里是比喻诗人对佛理的领悟。 佛缸:僧人用来盛水的瓦罐。在这里指的是和尚的禅床,即和尚坐禅时所用的坐具。 散原:清代文学家金圣叹的字号
注释:在焦山的楼中,我魂牵梦萦地依恋着那夕阳的余晖,但前生的因缘和习气是还是不是,我无法判断。横卧在沧海之中,我深深地沉湎于忧患之中,一旦离开名山,我就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焦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和无奈。诗人在焦山的楼中,魂牵梦萦地依恋着夕阳的余晖,但前生的因缘和习气是还是不是,他无法判断。横卧在沧海之中,他深深地沉湎于忧患之中,一旦离开名山
白日当天三月半,万人如海一身藏。 使君留得堂堂去,四海都知鬓未霜。 此诗通过描绘苏堪的壮丽景象与高洁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钦佩之情。首句“白日当天三月半”形容了阳光明媚的景象,象征苏堪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品质。次句“万人如海一身藏”则以大海比喻众多人潮中,苏堪如同一叶扁舟,虽身处汹涌澎湃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第三句“使君留得堂堂去”表达了对官员苏堪的敬仰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焦山的游历生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藓墙月影海棠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画卷,诗人站在高高的崖壁上,俯瞰着下方的美景,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二句“绕榻虫声来和诗”,诗人坐在床边,听着窗外的虫鸣声,似乎在寻找灵感,创作出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乞米隔江王太守
注释:枇杷可以品尝,书籍值得阅读,我想要陪伴寒冷病僧。 在空闲时拓写碑文,容易得到香饭,傍晚的江声里我仿佛听到了隐士的步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焦山的游历和感受。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可以在枇杷树下品尝美味的食物,也可以在书籍中寻找知识的乐趣。他想要陪伴那位寒冷的僧人,可能是因为他感到孤独或者需要陪伴。 诗人展示了他在闲暇时的工作,那就是拓写碑文,这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在探索古诗词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被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所吸引。陈曾寿的《焦山纪游杂诗 其三》是一首充满历史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解咏荆轲处士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荆轲这位古代勇士的深切同情和哀悼。荆轲以其高尚的忠诚和勇敢的牺牲精神而被后世铭记。通过这一形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辛陈投契并豪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