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流去不回,阿瞒于此挫雄才。
一江战伐三分国,千古功名几劫灰。
华月纷纷乌鹊断,去帆叶叶暮鸿催。
斜阳半壁烟中紫,输与渔翁作钓台。
以下是对这首诗《赤壁(甲申)》的逐句释义、译文、诗句和译文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释义:
- “浩浩长流去不回”:形容长江水势浩大,一去不复返。
- “阿瞒于此挫雄才”:指刘备在此地遭遇挫折,失去雄才大略。
- “一江战伐三分国”:描述三国时期,长江流域成为各国争斗的重要战场。
- “千古功名几劫灰”:表达了英雄豪杰的功名事业如尘土般短暂。
- “华月纷纷乌鹊断”:形容夜晚的景象,乌鸦被月光惊飞。
- “去帆叶叶暮鸿催”:描述傍晚时离去的船只和归巢的大雁。
- “斜阳半壁烟中紫”:夕阳西下,映照在半边天空中,烟雾缭绕。
- “输与渔翁作钓台”:形容最终无人能够继承这份功业,只有渔翁能以此作为钓台。
- 译文:
- 长江浩浩荡荡流向远方永不返回,曹操在这里失去了他的雄才伟略。
- 一条江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征服,将三国时期的国家划分成了三个部分。
- 千古的英雄事迹,如今只剩下了尘埃般的回忆。
- 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功名,如同短暂的烟火,转瞬即逝。
- 夜空中,星星点点的月亮让乌鸦惊飞,傍晚时分,船只渐行渐远,而归巢的大雁催促着前行。
- 夕阳的余晖洒在半边的天空,紫色的光辉在烟雾中弥漫。
- 那一切都输给了那个渔翁,他以这座山为钓台,享受着宁静的生活。
注释:
“甲申立冬前一日”:指明诗是在立冬前的一天创作的。
“新喻傅抱石写于东川金刚坡下山斋”:诗人傅抱石在东川金刚坡山下的书房创作此诗。
“季泽先生过金刚坡下观予旧作,于此帧赤壁图甚赏之”:季泽先生路过金刚坡下观看傅抱石的旧作并对此十分欣赏。
“傅抱石”:清代诗人,书法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展现了其浩瀚无垠、不可阻挡的自然力量,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豪杰的兴衰更替。诗中的“赤壁”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地点,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地理标志。通过对比曹操和刘备的成败得失,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感慨以及对无常世事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