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商奏未终,忽惊秋气满虚空。
江声日夜催芦雁,客梦关山乱草虫。
翻忆去年吹帽日,独归南国破帆风。
新愁旧恨知何限,并入疏窗细雨中。
【注释】:
甲申:指农历七月十六日,即七夕。
清商:古代音乐的统称,这里指曲调凄楚的乐曲。
芦雁:水边芦苇中栖息的大雁。
草虫:草丛中飞鸣的虫子。
并入:一并进入。
【赏析】:
此诗是写客居他乡之思,诗人以秋声为引,抒写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全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首联“一曲清商奏未终,忽惊秋气满虚空”,点出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秋声,是秋天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声音的外化。清商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多在节日或宴会中演奏,音调哀婉,使人产生悲秋之感。“一曲清商奏未终”说明诗人正在听曲,曲还未完,但已感到了秋气的降临。这“秋气”不是秋风,而是诗人心中的愁绪。
颔联:“江声日夜催芦雁,客梦关山乱草虫。”这是写秋声引起的联想。芦雁是水边芦苇中栖息的大雁,秋深时,它们成群结队地飞过天空,诗人想象自己正站在江边,听到江水声声催促着芦雁南飞;又想到自己的故乡在关山之上,那里草虫乱飞,仿佛也与自己共度良宵。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芦雁、草虫都受江声驱使,急急忙忙地赶路的情景。这种想象新奇有趣,别出心裁,使读者耳目一新。
颈联:“翻忆去年吹帽日,独归南国破帆风。”诗人回忆往年与友人聚会时,大家举帽致庆的欢乐情景,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可是如今自己一人漂泊他乡,只能独自回家,看到帆儿被风吹得破破烂烂,心情是何等的凄凉。这里,诗人运用倒叙手法,从“吹帽日”回到“破帆风”的眼前,突出了“独归”的孤寂感。
尾联:“新愁旧恨知何限,并入疏窗细雨中。”诗人说,新的忧愁和旧的悔恨真是无法估量,全都汇合到窗前滴滴答答的小雨之中。诗人用“并入”一词,既表明了愁和恨已经渗透到生活中去,又暗示了这些愁恨已经融入自然之中,难以分辨。尾句用拟人手法写景抒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这首诗通过“秋声”这一主题来表达诗人的羁旅之苦、游子之思、故人之念,情感真挚深沉而细腻;艺术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明白晓畅而又含蓄优美。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陈志明《古诗赏析》:此诗写客居他乡之思,诗人以秋声为引,抒写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