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当关白,铃声已在途。
水趋淮北大,山过汝南无。
古驿花迟发,荒年草半枯。
高阳迷故里,揽辔一踟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重点分析该诗的颈联、尾联,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
晓日当关白,铃声已在途。水趋淮北大,山过汝南无。”此句是说天刚亮就听到关门的铃声。“晓日当关”点明时间,“晓”即清晨。“当关”即在关口,这里指城门。“铃声已在途”,意思是说早晨开门后,城门已经传来了报时的铃声。“水趋淮北大”的意思是河水奔流,直奔淮河以北,暗喻诗人要远赴他乡,奔赴战场。“山过汝南无”是说越过汝南的群山已消失在远方。“汝南”即汝水之南,泛指汝州一带。这两句写旅途的艰难,表现了诗人离家赴任的急切心情和对前途充满希望的心情。
(2)
古驿花迟发,荒年草半枯。高阳迷故里,揽辔一踟蹰。
“古驿花迟发,荒年草半枯”写的是诗人到任后的所见所感。“驿”指驿站。“迟”指晚。“荒年”指的是国力衰微、战乱频繁的年代。“草半枯”说明战乱已久,百姓遭逢不幸,国家也日渐衰落。
“高阳迷故里,揽辔一踟蹰”写的是诗人离开家乡赴任时的所见所感。“高阳”是地名,汉末避董卓之乱迁于南阳郡的高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迷”是迷惑的意思。“揽辔”指握着马缰绳。“踟蹰”意为踌躇不前。“故里”是指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也就是故乡。诗人想到将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心中难免有些依依不舍,所以才会“一踟蹰”。
【答案】
晓日当关白,铃声已在途。水趋淮北大,山过汝南无。
古驿花迟发,荒年草半枯。高阳迷故里,揽辔一踟蹰。
译文:
清晨我来到这座城关上,听到了开门的铜铃叮咚响。
大江奔流,直奔淮河以北,越过汝水南岸的山峦。
古老的驿站花儿迟迟绽放,荒年的野草一半枯萎了。
离开了我的故乡,我站在驿站上徘徊不定。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诗人离别家乡时的矛盾心情。首句交代时间地点,点明诗人即将赴任的目的地。颔联描写路途遥远,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最后一联以设问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