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榛寻古社,寂寂深山境。
龙缝白云封,藓气凝霜冷。
缅彼旧吟人,令我心耿耿。
春风翛然来,岚光漾日影。
俯仰今昔间,不定如萍梗。
行行碧山阿,钟声度西岭。
译文:
在碧山吟社的旧址上,我怀想兴复诸先生。
踏着野草寻找古社的遗址,静寂深幽的山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白云被龙缝遮掩,苔藓的气息凝结了冷霜。
遥想那些曾经吟诗作对的朋友,使我心绪难以平静。
春风悄然而至,岚光在日光下摇曳生姿。
回望过去和现在的时间距离,世事变迁如浮萍无根。
沿着山路一直走到尽头,钟声从西边的岭上飘来。
注释:
- 寻碧山吟社遗址:在碧山寻找吟唱社的遗迹。
- 披榛:指拨开草木。
- 寂寂深山境:寂静深邃的山林景象。
- 龙缝:形容山势险峻,仿佛龙脊。
- 云封:云雾环绕山峰。
- 藓气:苔藓的气息。
- 缅彼旧吟人:怀念过去的吟咏者。
- 心耿耿:心中充满思绪,无法平静。
- 春风翛然:春风吹过,轻轻拂动。
- 岚光:山间的云雾之光。
- 不定如萍梗:事物变化无常,像浮萍一样摇摆不定。
- 行行:每走一步。
- 钟声度西岭:远处传来寺庙里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作者在碧山吟社遗址上感慨万千,怀念那些已逝去的吟咏朋友。全诗以“寻”字为线索,从寻找遗址开始,逐渐过渡到回忆往事和感叹时光流逝的情感。
首句“披榛寻古社,寂寂深山境。”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之中寻找吟社遗址的情景,通过“披榛”这一动作,传达出一种探寻历史的孤独与执着。而“寂寂深山境”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之静,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宁静而又神秘。
诗人转入对过往的回忆:“龙缝白云封,藓气凝霜冷。”这里的“龙缝”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险峻,而“白云封”、“藓气凝霜冷”等词汇则营造出了一种寒冷、清冽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漫长和岁月的沧桑。
随后,诗人又转向对友人的思念:“缅彼旧吟人,令我心耿耿。”这句中的“缅彼”意为缅怀,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吟咏者的深深怀念。而“心耿耿”则进一步强调了心中的思绪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难以平息。
诗人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景象描写抒发感慨:“春风翛然来,岚光漾日影。”这里,“春风翛然来”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温柔,而“岚光漾日影”则描绘了阳光透过山间云雾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明媚的感觉。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却难以驱散诗人内心的忧愁。
最后一句“俯仰今昔间,不定如萍梗。”则是诗人对自己身处历史长河中,如同浮萍随风漂泊的感慨。这里的“不定如萍梗”形象地比喻了世事变化无常,让人感到无奈和迷茫。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