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席四千里,登临兴不孤。
南浮指衡岳,北望接荆巫。
积水寒生晕,秋山淡欲无。
诸君自廊庙,曾否忆江湖。

【注释】

挂席:乘船。四千里:形容距离遥远。登临:登高远望。南浮:泛指向南,即往南方。衡岳:南岳衡山。北望:北方。接荆巫:指连接着长江巫峡两岸的楚地。积水:江面。寒生晕:水面上因寒冷出现白色水汽凝结成的小圆圈,俗称“白气”。淡欲无:指秋色淡漠如烟,几乎看不见。诸君:指朋友。廊庙:宫殿、朝堂。曾否:是否。忆江湖:怀念江湖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登岳阳楼怀友之作。诗人从岳阳楼放眼洞庭湖,由洞庭湖之阔大再想到祖国疆域的辽阔。他想到自己与京城的朋友们虽然远离,但彼此思念之情并未因此而消减,而是更加深切。

首联写诗人乘舟南下,经过漫长的航行之后,终于登上了岳阳楼,不禁兴高采烈,因为可以纵目远眺,心胸为之开阔。诗人以“挂席”起兴,表明自己这次出行是乘坐一叶孤舟,历经艰辛才到达此地。而“四千里”则进一步强调了行程之遥。这两句诗中,“登临兴不孤”是关键,它表达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心情格外愉悦,孤独之感也随之消散。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诗人转而将视线转向南方,想象着自己已经抵达了衡阳一带,而北方则有长江巫峡两岸的楚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南浮”、“北望”这样的词语,将地域差异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南浮”又与前文的“登临”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图景。而“南浮指衡岳,北望接荆巫”一句中的“衡岳”和“荆巫”,更是让读者对诗人所要表达的地域特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颈联紧承颔联而来,诗人继续描绘洞庭湖之阔大。他看到水面上因寒冷而凝结成白色水汽的小圆圈,犹如仙境一般美丽;而秋天的山色淡得像烟雾一样,几乎让人无法看清。这一联中,“积水寒生晕,秋山淡欲无”是重点句,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精湛的绘画技艺——他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

尾联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抒发。他感慨道:“诸位仁兄如今都在朝廷任职,你们是否还记得我这个江湖散人呢?”这里的“诸君”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他们现在都已经在朝廷之中担任重要职务。而“曾否忆江湖”一句则是诗人的反问,表达了他对朋友们是否还念念不忘江湖生活的关切与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岳阳楼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宏大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怀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