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制田亩,其要维沟防。
崇方与广杀,秩秩悬宪章。
厥田虽沮洳,堤岸峻且强。
水淫不能灾,歉岁成丰穰。
汉时贤守令,此义尚肃将。
奈何千载下,朘剥为循良。
养人乃食人,田事岂所详。
遂使三尺雨,下隰波沧浪。
呜呼匠人职,古法未渺茫。
沟防废不修,万姓罹凶荒。
一言俟采风,吏责非天殃。

【译文】

古时候制定农田制度,主要的是沟防。

高高的堤岸与宽广的田地,悬挂着治理水患的规则。

那片低洼的田地虽然泥泞,但堤岸却高大而坚固。

洪水泛滥不能伤害庄稼,歉年也能有丰收和丰饶。

汉代时期优秀的官员,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效法。

可是到了千载之后,那些贪官污吏却成了循良之臣。

养育人民却要养活自己,耕种之事难道可以忽略?

于是让那三寸厚的雨水,下到低洼的地带波涛翻滚。

呜呼啊,那个匠人的职位,古代的法律并未消失和模糊。

沟防废弃不修理,百姓遭受凶荒。

如果一句话能采纳风声,那么官吏的责任不是灾祸。

【注释】

①制田亩:制定土地制度。

②崇方与广杀:指筑起高高的堤防。

③秩秩悬宪章:悬挂治水之法。

④沮洳(jǔ rù):低洼、泥土松软的地方。

⑤堤岸峻且强:高高的堤岸坚固有力。

⑥水淫:洪水泛滥。

⑦歉岁:歉收年。

⑧尚(shàng)肃将:仍然严肃地治理。

⑨朘剥(juǎn bō)为循良:剥削老百姓以成为循良的官员。

⑩养人:养育人们。

⑾详(xiáng):详细。

⑿遂使:结果造成。

⒀三尺雨:形容雨水很细,像头发一样粗。

⒁遂使三尺雨,下隰波沧浪:结果导致那细雨下到低洼的地方波浪翻滚。

⒂呜呼匠人职:唉呀!匠人的职务。

⒃古法未渺茫:古代法律并没有消失和模糊。

【赏析】

这是一首讽谕诗,诗人借咏叹古代农田制度的得失来讽刺时弊,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不满。首二句写古人重视农田制度的修整,认为其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后四句则通过对比,说明在今人中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全篇采用比兴手法,托古讽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