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娥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词牌名,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以下是关于“画娥眉”这一词牌的详细介绍:

  1. 词牌名称及历史渊源
  • 起源与名称:“画娥眉”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原名为“千秋岁”,后因一首名为《画娥眉·清明小院杏花开》的词而闻名。
  • 发展与流行:该词牌在宋代达到高峰,并在元代继续流行,对后来的词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词牌格律介绍
  • 格式与结构:“画娥眉”是一个七字词牌,其中第一个字作为名词,第二个字为动词,后面的五个字描述了动词的具体行为。比如,“画娥眉”,“画”是动词,“娥眉”是名词,后面的五个字则是描述如何画娥眉。
  • 韵律与平仄:词牌的格律非常严格,要求每个字都要符合特定的韵脚和声调。例如,“清明小院杏花开”。半启朱扉燕子来。晓起梳头对玉台。照香腮。羞睹惊鸿瘦影回。这几句诗的韵脚和声调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整首诗歌的和谐与美感。
  1. 代表作品及其影响
  • 张辑词作《画娥眉·清明小院杏花开》:这首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小院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示了“画娥眉”这一词牌的美学魅力和深邃内涵。如“清明小院杏花开。半启朱扉燕子来。晓起梳头对玉台。照香腮。羞睹惊鸿瘦影回。”这几句不仅遵循了词牌的格式和韵律,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画娥眉”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词牌名,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画娥眉”这一词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词人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深厚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