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巘临流到社坛,青枫丹桕压霜寒。
溪山欲尽渔樵断,忽有柴门隔水看。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深园中游览所见的景色和感受。
首句“陟巘临流到社坛”,意思是登上山巅,沿着溪流前行,来到了一座祭祀土地神的社坛。这里,诗人用“陟巘”形容攀登山峰的艰难,用“临流”描述行走在溪流边的宁静与惬意。而“社坛”则是古人祭拜神灵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二句“青枫丹桕压霜寒”,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青枫丹桕”这两个颜色鲜明的植物,表达了深秋时节,万物凋零、色彩斑斓的自然之美。而“压霜寒”则描绘出了霜降之后,树木上霜白如雪,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第三句“溪山欲尽渔樵断”,描绘了溪山之间的景象。诗人说“溪山欲尽”,意味着眼前的山川景色已经接近尽头;“渔樵断”则暗示着人们已经离开了这片山水。这里,诗人运用了“欲尽”“断”这样的词语,表达了一种即将离别的情感。
第四句“忽有柴门隔水看”,是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偶然发现了一扇柴门。这里的“柴门”是指农家的简陋住所,而“隔水看”则是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所观察到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个发现,表达了一种惊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深园中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季节更迭、人事变迁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