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疑无路,遥空拥翠微。
树皆穿石出,峰欲带云飞。
人迹天边下,鸦声海外归。
曾闻除夕夜,舍利有光辉。
双峰
咫尺疑无路,遥空拥翠微。
树皆穿石出,峰欲带云飞。
人迹天边下,鸦声海外归。
曾闻除夕夜,舍利有光辉。
译文:
双峰近在咫尺却似乎没有路可走,远看时天空中的山峰仿佛拥着层层的绿意。树木都从石头中生长出来,山峰好像要带着白云一起飞翔。人们的身影出现在远方的天空下,乌鸦的叫声在海的那边响起。我曾经听说除夕之夜,舍利子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
- 咫尺疑无路:咫尺意为很近的距离,疑无路表示似乎没有道路可以走。
- 遥空拥翠微:遥空意为高空,翠微指绿色的美丽景致。
- 树皆穿石出:树都从石头中生长出来,形容树木顽强的生长力。
- 峰欲带云飞:山峰好像要带着白云一起飞翔,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人迹天边下:人迹意味着人类活动的痕迹,天边表示天空的边缘。
- 鸦声海外归:鸦声意味着乌鸦的叫声,海外表示遥远的海洋。
- 曾闻除夕夜:曾经听说过除夕之夜,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刻。
- 舍利有光辉:舍利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圣骨或遗物,光辉表示闪耀的光芒。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图。首句“咫尺疑无路”表达了距离虽近但似乎看不到道路的感觉,给人以神秘和期待。第二句“遥空拥翠微”则通过天空与山峦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辽阔而清新的背景。接着,诗人用“树皆穿石出,峰欲带云飞”来表现山峰的奇特和壮观,树木从巨石中生长出来,山峰仿佛要与白云一同飞翔,充满了动态美。第三句“人迹天边下,鸦声海外归”进一步描绘了人间与自然的交融,人们的身影出现在天边,鸦鸣声响彻海外,增添了一份生动感。最后一句“曾闻除夕夜,舍利有光辉”则让人联想到了过去某个特殊时刻的场景,舍利子的光辉让人感到神圣和庄严。整首诗通过对双峰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美丽和神圣的氛围,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