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长安斗狭斜,朅来水国傍蒹葭。
曾探织女矶边石,再见玄都观里花。
秋思潘郎惊鬓发,夜情白傅感京华。
三千年后篷莱路,知在琼楼第几家?
秦淮女郎卞云装侨居半塘,八九年前曾过一面,比来湖,上见其案头有吴梅村诗册并虞山老人和章。寻览情词,不无今昔之感,因窃取二老意并云装近事,檃括成诗三首 其三:
不向长安斗狭斜,朅来水国傍蒹葭。
曾探织女矶边石,再见玄都观里花。
秋思潘郎惊鬓发,夜情白傅感京华。
三千年后篷莱路,知在琼楼第几家?
注释与解析:
不向长安斗狭斜: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像历史上的文人那样,在长安这个古都中与权贵争斗,追求狭窄的生活空间。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代表了权力的中心,而金渐皋选择避开这种生活,可能反映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志向。
朅来水国傍蒹葭:朅来表示突然来到,水国指的是远离尘嚣的湖泊或河流地带。蒹葭通常指的是芦苇,这里可能指代诗人所处环境的自然环境。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观,诗人可能在此地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曾探织女矶边石:织女指的是织女星,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女神,常与爱情和女性美联系在一起。矶边石可能指的是一处靠近江边的岩石,这里可能是一个观赏风景的地方。诗人通过探访这样的地点,寻找灵感或寄托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界美的深刻感悟。
再见玄都观里花:玄都观是唐代著名的道观,也是诗人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交流诗文的场所。这里的“花”可能指的是道观内盛开的花朵,也象征着文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启迪。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灵感来源,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秋思潘郎惊鬓发:潘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潘安,以美色闻名。这句可能暗喻诗人因思念故人或感慨岁月流逝而心生悲愁。秋思则暗示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使得诗人的鬓发为之一振,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夜情白傅感京华:白傅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诗人在夜晚的情感体验,以及白居易作品中体现的京城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通过与历史上的文人相比,诗人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状态的思考。
三千年后篷莱路,知在琼楼第几家?:这句诗表达了对永恒存在的向往,篷莱路可能指的是通往仙界的路径,琼楼则是传说中的仙境之所。通过询问这些仙境中是否有人居住,诗人展现了对超越时间限制的神秘境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金渐皋对过往与现在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探索。从个人的情感经历出发,诗人不仅描述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悟,还涉及了对历史人物和文化传统的致敬。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诗人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