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富民仍窭,山怆水亦悽。
樵多馀稚木,渔竭乏修鲵。
仄涧舟难济,层云路欲迷。
群峰三十六,举首见高低。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景象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 春富民仍窭
- 注释:春天虽然丰收(意味着农作物生长得很好),但百姓的生活却依然困苦(说明社会问题)。
- 赏析:反映了唐代后期农民在战争和政治动荡中的困境,即使春意盎然,民生依旧困难。
- 山怆水亦悽
- 注释:山上的风景让人感到悲伤,水流也显得凄清。
- 赏析:通过对比山与水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与现实苦难的感慨。
- 樵多馀稚木
- 注释:打柴的人砍伐了许多幼小的树木。
- 赏析:这里可能暗指战乱导致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渔竭乏修鲵
- 注释:渔民因为捕鱼而耗尽了他们的鱼篓,以至于没有多少鱼可以捕捞。
- 赏析:反映出当时渔业资源的枯竭和渔业活动的艰难。
- 仄涧舟难济
- 注释:狭窄的河流使船难以通行。
- 赏析:描绘了旅途的艰辛,突出了交通不便的现实。
- 层云路欲迷
- 注释:层层叠叠的云彩使得道路变得模糊不清。
- 赏析:用“欲”字加强了云雾对视线的影响,体现了旅途的迷茫与不确定。
- 群峰三十六
- 注释:远处有三十六座山峰。
- 赏析:以数量来强调山的密集,同时也暗示着自然的壮观和美丽。
- 举首见高低
- 注释:抬头望去,可以看到山峰的高高低低。
- 赏析:通过对视觉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观变化的细腻观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杜甫晚年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