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忘琴意与己意;四顾山光接水光。
释义:
忘却了心中所想的琴曲意境,也忘却了眼前所见的景物。
环顾四周,群山连绵,水光接天。
注释:
①两忘:忘却。
②意:意境,指音乐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
③四句:四面;周围。
④接:连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两忘琴意与己意;四顾山光接水光。
释义:
忘却了心中所想的琴曲意境,也忘却了眼前所见的景物。
环顾四周,群山连绵,水光接天。
注释:
①两忘:忘却。
②意:意境,指音乐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
③四句:四面;周围。
④接:连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 特立独行:行为超脱世俗,不随俗流。 有如此:指有这种品格和才能的人。 进德修业:指修养德性、从事学业。 须及时:必须抓紧时机。 【赏析】 “集字联”是楹联中的一种形式,即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此题上联为“特立独行”,下联为“进德修业”,两联均为四字,且均以名词为主,结构整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十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注】: 万里桥:成都的一座古桥。 宅:家,指杜甫的故居。 百花潭:成都市的一个地名。 庄:别墅,指杜甫的草堂。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草堂附近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首句“万里桥西宅”,描述了杜甫的住所位于成都郊外的万里桥西侧。这里的“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表达技巧。 “月寮烟阁标清兴”,这一句的意思是“月色笼罩下的楼台亭阁,是人们追求清高闲适之兴的所在”。这里,“月寮”即指“月台”,“烟阁”即指“阁楼”。从全句看,此联写景。“月寮烟阁”,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月光照耀之下。“标清兴”
【注释】 集字联:将所咏之字集中成句。 直谅喜来三径友:直谅,正直诚信,喜,喜悦、欢愉,意为“正直诚信之人来到,便有三位朋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纵横驰骋,富有,意指学识渊博。意为“学识丰富,能写遍百座城池的书籍。” 【赏析】 本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各四字,字数相等。上联的关键词是“直谅”,下联的关键词是“纵横”。 上联“直谅”取自成语“直道而行”,意指正直、诚信;“喜来”取自《论语·子路》
【注释】 集字联:由四句诗合成的对联。每句诗的末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如“人品比南极出地”中,“品”字作“人”,“极”字作“南极”,“人品”即指人的品质,“出地”指超出地面,这里指超越一切。 此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大月当天:出自《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惧。”意是说真人超脱世俗,不喜怒哀乐,心境宁静,就像天上的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一样。 赏析:
【注释】 集字联:将诗句中每个字都拆开来组成新的词组或句子。 “同心”:比喻心地相同。 “不隔一片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在一室之中。 “时论”:指当时的政治议论。 “惟高尺五天”:形容言论高明、卓越。 【赏析】 此联上下句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一心”,是说双方心意相投;下联“两耳”,是说双方意见一致,都能听进对方的话,表示双方感情融洽。 上联中以“同心”二字为中心,拆为“不”和“隔一片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翠”“依”“开”。这四个字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答案】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译文: 水边石上适宜幽居,想着溪水之外轻轻吟咏,翠竹白沙依偎着草堂; 楼台高高耸立
注释:能够了解一个人,实在是件难事。九德的珍贵就在这里。听到别人有过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那能让人成为百世之师啊! 赏析:这是一幅集字对联。上联“知人其难”取自《论语·子张》中孔子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要懂得认识、理解他人是一件难事。下联“闻过则喜”取自《论语·颜渊》,是孔子的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高兴才是,因为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啊
【注解】 厌心:指厌倦;情文:指文字。集字联,即对联的一种。集字联是把一个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成为另外的字。 极:极致 入地参天:形容非常高大 理数:规律、法则 【赏析】 “厌心悦目”意谓厌倦了世俗的名利,而喜爱眼前这美好的景致,情与景相互映衬;“极”意为极致、最高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入地参天”形容极其高大;“理数”指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规律
【注解】 集字联,即由一个字组成对联。“习”意为“练习”,“勤”意为“勤奋”,“损欲”指减少私欲,“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时能感到高兴。“真得师”指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习”、“勤”、“损”、“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学习、勤奋、减少私欲、获得老师教诲的意思。整副对联寓意深刻,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减少私欲
【注释】 集句联:指上下联都用诗句,且每句都是摘自别人的作品的。文章清逸世少比:意即文章清新超脱世俗,世间很少有能与之比拟的;文章清逸,即文章清新脱俗,不落俗套。胸次广博天所闻:意即胸襟开阔,见识广博,是上天赋予人的才能。 译文: 文章清新超脱世俗,世间很少有能与之比拟的文章;心胸开阔,见识广博,这是上苍赋予人的能力。 赏析: “文章清逸世少比”,意思是说作者的文章清新超脱世俗
注释:打开窗户,吸纳宇宙的浩渺;与花鸟为友,醉心于自然之美。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大开窗牖纳宇宙”,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景象,诗人以宽广的视角,将宇宙纳入怀中,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次句“醉与花鸟为交朋”,则通过诗意的表达,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仿佛与花鸟成为了朋友,共同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注释】 1.集句联:集古人的诗句成对,用上下两句组成一副对联。 2.佳士:才德出众的人。 3.洗眼看:洗净俗眼,以诗观之。 【赏析】 上下两联均用集句的形式,每联各由四字句、六字句和七字句组成。上联“远闻佳士辄心许”是说远地传闻有才德出众的人士便心生敬意;下联“付与诗人洗眼看”则是说将这佳士交付给诗人去细细观赏。整副对联既表达了作者对有才之士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愿以诗歌来洗涤俗眼
注释:万壑千岩环绕着远离尘世的隐居之地,五湖三岛在胸中悠然自得。 赏析:诗人用“万壑千岩”和“五湖三岛”来描绘自己心中的隐逸境界,以山为喻,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归隐之志。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了解《赠林昌彝联》的内容和作者,然后把握诗中每句的意思,最后再理解全诗的意思。 “博古通今”,是说广博地学习古代典籍,通晓现在的事情;“知体达用”,是说认识事物的本质,明了事物的规律性,懂得如何运用;“明善改过”,是指明白善良的道理,改正自己的过失;“敬身畏天”,是指尊敬自身,敬畏上天。“体达用”即“体用不二”。这是佛教的基本观点之一。
【注释】: 台馆:官署。饫(yù)清谈:饱食高谈。一生:指全生,即整个生命。学行:言行。惟虚己:只有谦虚。膺(yīng):接受。硕画:宏伟的谋划。疆圻(qí):边疆。资:资助,供给。硕画:宏伟的谋划。不爱钱:不吝啬钱财。爱:吝惜,舍不得。 【赏析】: 这首诗为挽联,作者用典,意寓深沉。上联是赞颂骆秉璋的学问品行。下联是说他虽受朝廷重用,却仍不贪财。 “台馆饫清谈,一生学行惟虚己”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