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排异端,将军破贼;
心存天理,行子还家。
【注释】
力排:极力排除。异端:指佛教。将军:指武夫。破贼:打败敌军。行子:出行之人,指回家的人。
【赏析】
此联为一副集字对联。上联“力排异”三字取自成语,意思是指极力排斥或排除。下联“心存天理”四字取自俗语,意思是心中存有正义之心。上下联的关键词分别是“异”、“力”、“排”、“异端”、“天理”,其中“异端”和“异端”是同义反复。整副对联以“异端”为中心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消除异端、维护正义的决心和信念。
力排异端,将军破贼;
心存天理,行子还家。
【注释】
力排:极力排除。异端:指佛教。将军:指武夫。破贼:打败敌军。行子:出行之人,指回家的人。
【赏析】
此联为一副集字对联。上联“力排异”三字取自成语,意思是指极力排斥或排除。下联“心存天理”四字取自俗语,意思是心中存有正义之心。上下联的关键词分别是“异”、“力”、“排”、“异端”、“天理”,其中“异端”和“异端”是同义反复。整副对联以“异端”为中心词,表达了作者对于消除异端、维护正义的决心和信念。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 特立独行:行为超脱世俗,不随俗流。 有如此:指有这种品格和才能的人。 进德修业:指修养德性、从事学业。 须及时:必须抓紧时机。 【赏析】 “集字联”是楹联中的一种形式,即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此题上联为“特立独行”,下联为“进德修业”,两联均为四字,且均以名词为主,结构整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十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注】: 万里桥:成都的一座古桥。 宅:家,指杜甫的故居。 百花潭:成都市的一个地名。 庄:别墅,指杜甫的草堂。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草堂附近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首句“万里桥西宅”,描述了杜甫的住所位于成都郊外的万里桥西侧。这里的“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表达技巧。 “月寮烟阁标清兴”,这一句的意思是“月色笼罩下的楼台亭阁,是人们追求清高闲适之兴的所在”。这里,“月寮”即指“月台”,“烟阁”即指“阁楼”。从全句看,此联写景。“月寮烟阁”,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月光照耀之下。“标清兴”
【注释】 集字联:将所咏之字集中成句。 直谅喜来三径友:直谅,正直诚信,喜,喜悦、欢愉,意为“正直诚信之人来到,便有三位朋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纵横驰骋,富有,意指学识渊博。意为“学识丰富,能写遍百座城池的书籍。” 【赏析】 本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各四字,字数相等。上联的关键词是“直谅”,下联的关键词是“纵横”。 上联“直谅”取自成语“直道而行”,意指正直、诚信;“喜来”取自《论语·子路》
【注释】 集字联:由四句诗合成的对联。每句诗的末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如“人品比南极出地”中,“品”字作“人”,“极”字作“南极”,“人品”即指人的品质,“出地”指超出地面,这里指超越一切。 此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大月当天:出自《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惧。”意是说真人超脱世俗,不喜怒哀乐,心境宁静,就像天上的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一样。 赏析:
【注释】 集字联:将诗句中每个字都拆开来组成新的词组或句子。 “同心”:比喻心地相同。 “不隔一片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在一室之中。 “时论”:指当时的政治议论。 “惟高尺五天”:形容言论高明、卓越。 【赏析】 此联上下句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一心”,是说双方心意相投;下联“两耳”,是说双方意见一致,都能听进对方的话,表示双方感情融洽。 上联中以“同心”二字为中心,拆为“不”和“隔一片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翠”“依”“开”。这四个字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答案】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译文: 水边石上适宜幽居,想着溪水之外轻轻吟咏,翠竹白沙依偎着草堂; 楼台高高耸立
注释:能够了解一个人,实在是件难事。九德的珍贵就在这里。听到别人有过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那能让人成为百世之师啊! 赏析:这是一幅集字对联。上联“知人其难”取自《论语·子张》中孔子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要懂得认识、理解他人是一件难事。下联“闻过则喜”取自《论语·颜渊》,是孔子的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高兴才是,因为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啊
【注解】 厌心:指厌倦;情文:指文字。集字联,即对联的一种。集字联是把一个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成为另外的字。 极:极致 入地参天:形容非常高大 理数:规律、法则 【赏析】 “厌心悦目”意谓厌倦了世俗的名利,而喜爱眼前这美好的景致,情与景相互映衬;“极”意为极致、最高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入地参天”形容极其高大;“理数”指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规律
【注解】 集字联,即由一个字组成对联。“习”意为“练习”,“勤”意为“勤奋”,“损欲”指减少私欲,“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时能感到高兴。“真得师”指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习”、“勤”、“损”、“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学习、勤奋、减少私欲、获得老师教诲的意思。整副对联寓意深刻,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减少私欲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中,“见人之过,如已有失”,意为:见到别人有过失,就好像自己有了失误一样感到难过。“于礼既得,即心所安”,意为:在礼仪方面得到满足,就心里踏实。 所以答案是:见人之过,如己之失;于礼既得,即心所安。注释:①见:指看见、发现。②如己之失:如同自己失去了一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分析关键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作答。“力排众议,乃见独是”的意思是:力排众议,才能见到自己的看法是对的。“心师古人,自为一家”的意思是:心中以古人为师,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境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有排除各种非议,才能看到正确的东西;学习古人的学问,自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境界。 【答案】 ①译文:排除众人的不同意见
【注释】 习八分书:学习隶书。得陕本贵:得到陕县出土的《石门颂》拓本最为珍贵。存百家目:“百家”指汉代刘歆编定的目录,包括先秦至两汉的各种著作。自隋志传:指自隋代以来历代的志书。 【赏析】 这首对联是集句联。上联取晋代索靖《出师颂》中“勒石纪功”之语,下联取唐代颜真卿《多宝塔碑》中“自隋至于天宝,公私图籍,家藏一本”,意谓从隋朝至今,各家收藏的书籍,都有了记载和传承。整首诗表现了人们重视文化遗产
【注释】 集字联:对联的一种,由两副相对的上下句组成。每副对联都由四个短语(或词组)组成,要求上下各对两个词,中间两词互相呼应。 天爵在身,无官自贵; 异书满室,其富莫京。 【赏析】 上下句各四字、共八个字。上联“天爵在身”,取“天”字和“爵”字组合成“王”字,意为“天爵”在自己身边,自己就是“王”;下联“异书满室”,取“异”字和“书”字组合为“经”字,意为家中藏书极多,可称为“经书之家”
【注释】 集字联:一种对联形式,上下联各用一个或几个字。 揆(kuí)高度深,九数所极:揆,推测;九数,古代计数法,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合为九数。这里指“九”这个数字。指事会意,六书之纲:指事,会意的简称,是造字法之一,指通过形状、动作和声音来表示意义。六书,指《说文解字》中介绍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 【赏析】 本诗采用集字联的形式,上下句各用一个字,上句用“九数所极”四个字
【注释】 瞻言:仰慕、仰视。古人:指前代的贤人。同世:同一时代的人。措置:处理,安排。无如:不如。平时:平常之时。 【赏析】 这是一副对联,上下联都是七字,形式工整,结构严谨。上联写仰望古代圣贤,就觉得自己仿佛与他们处于同一个时代;下联写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没有比平时更合适的了。上下联都是用“瞻”和“措”两个字作为关键字,分别写出了仰望古人和处理难事这两种人生境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