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书得理目如电;直节能光心比金。
【注释】
校书,整理书籍。得理,即理直,指有根据。目如电是形象地比喻眼睛看问题非常敏捷。直节能光心比金,意即正直廉洁之心胜过黄金。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笔墨,赞美了一个人读书多、学问深、为人正直廉洁的品质。诗的前两句“校书得理目如电”和“直节能光心比金”,分别描绘了他看书时目光敏锐,以及他为人正直廉洁的品质。后两句“学富五车才不露,德高八斗道还明”,则是对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赞扬。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高远期望。
校书得理目如电;直节能光心比金。
【注释】
校书,整理书籍。得理,即理直,指有根据。目如电是形象地比喻眼睛看问题非常敏捷。直节能光心比金,意即正直廉洁之心胜过黄金。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生动的笔墨,赞美了一个人读书多、学问深、为人正直廉洁的品质。诗的前两句“校书得理目如电”和“直节能光心比金”,分别描绘了他看书时目光敏锐,以及他为人正直廉洁的品质。后两句“学富五车才不露,德高八斗道还明”,则是对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赞扬。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高远期望。
【注释】 集字联: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 特立独行:行为超脱世俗,不随俗流。 有如此:指有这种品格和才能的人。 进德修业:指修养德性、从事学业。 须及时:必须抓紧时机。 【赏析】 “集字联”是楹联中的一种形式,即用字组成对偶的句子,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调和谐。此题上联为“特立独行”,下联为“进德修业”,两联均为四字,且均以名词为主,结构整齐,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十分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
【注】: 万里桥:成都的一座古桥。 宅:家,指杜甫的故居。 百花潭:成都市的一个地名。 庄:别墅,指杜甫的草堂。 赏析: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的住所——草堂附近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首句“万里桥西宅”,描述了杜甫的住所位于成都郊外的万里桥西侧。这里的“万里桥”是成都的一座古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先要读懂诗,把握其思想感情,然后分析其形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分析意境特点及表达技巧。 “月寮烟阁标清兴”,这一句的意思是“月色笼罩下的楼台亭阁,是人们追求清高闲适之兴的所在”。这里,“月寮”即指“月台”,“烟阁”即指“阁楼”。从全句看,此联写景。“月寮烟阁”,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月光照耀之下。“标清兴”
【注释】 集字联:将所咏之字集中成句。 直谅喜来三径友:直谅,正直诚信,喜,喜悦、欢愉,意为“正直诚信之人来到,便有三位朋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纵横驰骋,富有,意指学识渊博。意为“学识丰富,能写遍百座城池的书籍。” 【赏析】 本诗为一副对联,上下联各四字,字数相等。上联的关键词是“直谅”,下联的关键词是“纵横”。 上联“直谅”取自成语“直道而行”,意指正直、诚信;“喜来”取自《论语·子路》
【注释】 集字联:由四句诗合成的对联。每句诗的末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的第一个字。如“人品比南极出地”中,“品”字作“人”,“极”字作“南极”,“人品”即指人的品质,“出地”指超出地面,这里指超越一切。 此心:指诗人自己的心情。 大月当天:出自《庄子·齐物论》:“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惧。”意是说真人超脱世俗,不喜怒哀乐,心境宁静,就像天上的月亮始终高悬在天空一样。 赏析:
【注释】 集字联:将诗句中每个字都拆开来组成新的词组或句子。 “同心”:比喻心地相同。 “不隔一片月”: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如在一室之中。 “时论”:指当时的政治议论。 “惟高尺五天”:形容言论高明、卓越。 【赏析】 此联上下句均用对仗的手法。上联“一心”,是说双方心意相投;下联“两耳”,是说双方意见一致,都能听进对方的话,表示双方感情融洽。 上联中以“同心”二字为中心,拆为“不”和“隔一片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翠”“依”“开”。这四个字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答案】 水石适幽居,想溪外微吟,翠竹白沙依草阁;楼台开暮景,结花间小队,野梅宫柳接春城。 译文: 水边石上适宜幽居,想着溪水之外轻轻吟咏,翠竹白沙依偎着草堂; 楼台高高耸立
注释:能够了解一个人,实在是件难事。九德的珍贵就在这里。听到别人有过失,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因为那能让人成为百世之师啊! 赏析:这是一幅集字对联。上联“知人其难”取自《论语·子张》中孔子说的“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要懂得认识、理解他人是一件难事。下联“闻过则喜”取自《论语·颜渊》,是孔子的话:“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高兴才是,因为他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啊
【注解】 厌心:指厌倦;情文:指文字。集字联,即对联的一种。集字联是把一个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组合到一起成为另外的字。 极:极致 入地参天:形容非常高大 理数:规律、法则 【赏析】 “厌心悦目”意谓厌倦了世俗的名利,而喜爱眼前这美好的景致,情与景相互映衬;“极”意为极致、最高境界。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人生的态度。 “入地参天”形容极其高大;“理数”指自然规律、社会法则。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规律
【注解】 集字联,即由一个字组成对联。“习”意为“练习”,“勤”意为“勤奋”,“损欲”指减少私欲,“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时能感到高兴。“真得师”指真正得到老师的教诲。 【赏析】 这是一副集字联。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习”、“勤”、“损”、“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学习、勤奋、减少私欲、获得老师教诲的意思。整副对联寓意深刻,表达了一个人应该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减少私欲
【解析】 此诗为集字对联,每句中一个字的上半截与另一字的下半截组合而成。“今既见心即见佛”意为:现在既然见到了自己(的真心),就见到了佛;“子安知我不知鱼”意为: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呢?“子”指你,“安”是知道的意思,“我”指自己,“不知鱼”意为不了解鱼,“知”就是了解。 【答案】
注释:家中珍藏着古书,但其中的一些内容存在疑问。上天给予我高远的文学才能和成就,但我却难以割舍这些。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献的珍视以及对自己才华的感慨。诗人通过“家藏古史存疑是;天与高文割爱难”这两句话,描绘出自己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但却无法完全理解或掌握这些知识。同时,他感叹上天赋予自己的高超才能和才华,却又难以割舍这种能力。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他在面对自己的才华时感到困惑和无奈
注释:画本纷披来野意,指画的本子上布满了野草。文辞古怪亦天真,指文字虽然不规范,却有一种天真的美感。 赏析:这是一首对联,上下联都以“野”字为核心。上联“画本纷披来野意”,描绘了一个场景,画面上各种野草纷至沓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下联“文辞古怪亦天真”,则表达了一种观点,认为那些看似不规范的文字,其实也有其独特的美感和价值。整副对联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强调了艺术的独特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注释】圣业:圣明的事业;参:讨论;尚书并校古今文:指对《尚书》的经、注、疏进行考证研究。 【赏析】此为集字联,即由上句“圣业须参齐鲁论”中的关键字组成下句。“齐鲁”,泛指山东一带。“圣业”,指圣明的事业,这里指国家大事或大计。“需参”,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意思,与下句的“并校”相对应。“尚书”,指《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并校”
注释:真辅相,辅佐君王的贤良之臣。 才葵向日,太阳高照下的向日葵,比喻忠心耿耿为国君效力的大臣。 大光明,指月亮。 地月当门,月亮高悬于家门之上,比喻明察秋毫的圣主。 赏析:此联用花喻人,以花木比君臣,以自然景象比拟朝廷政事,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封建社会里君臣关系和朝廷政治的面貌,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上联写辅佐帝王的忠臣,下联写圣君治理国家,上下联互相辉映,寓意深刻
【注释】 百事:各种事情。六时:日、月、星、辰(指时间,即昼夜和四季)。见书:收到书信。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不必事事都如意,只要在平常的日子里能收到亲人的书信,就很快乐了。 “未须百事必如意”意思是说:不必事事都如意,这一句是说人不能要求事事顺心如意,这是人生常态;“且喜六时长见书”意思是说:只要每天能看到亲人来信就很高兴,这一句是说人不能因为自己不如意而怨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