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诗坛旧主盟,登台坐对玉山清。
斐亭钟绝风流散,落日寒芜赤嵌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最后进行赏析。

海国诗坛旧主盟,登台坐对玉山清。

斐亭钟绝风流散,落日寒芜赤嵌城。

注释:诗人回忆了当年在斐亭(今厦门)作客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当时诗坛领袖的怀念之情。“海国”指福建,“诗坛”指文坛,“主盟”指主持诗坛的领导人物。“玉山”指福州,“斐亭”指福建著名的文人、诗人斐然亭。斐然亭为诗人早年曾游历的地方。“风骚”指文学艺术,“散”指散失或流落,“斐亭钟绝风流散”指诗人离开福建以后,诗坛失去了领导人物,文坛也失去了光彩。“紫莱”指紫芝,传说中的一种仙草,“落日寒芜”指傍晚的景色。“赤嵌城”指南明抗倭英雄郑成功驻军之地的城名。“赏析”:此诗首二句写诗人对当年诗坛领袖的怀念之情;三、四句写如今诗坛已无领导人物,文坛也失去了光彩,作者对此感到惋惜。

【答案】

①诗人回忆在福建时与当地文人、诗人交往的情景;②诗人离开了福建后,文坛和诗坛都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作者对此深感惋惜;③尾联写夕阳西下,紫莱凋谢,荒草丛生的景象,暗喻文坛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昌盛。

译文:

海国的诗坛曾经是诗人们的天下,我登上高楼,面对那如玉般晶莹的山峰,心中无比清静。

斐然亭的钟声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曾经文采飞扬的诗人如今都散失了,只剩下一片落日下的荒草。

赏析:

此诗前两句叙事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当年诗坛领路人物的怀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离开福建而带来的影响的反思。后两句则由景及人,感慨诗坛已失去领路人,文坛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诗中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既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追念,又表现出他对当前文坛现状的不满和忧虑。

全诗语言平实质朴,感情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