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许非吾志,林泉偶自闲。
如逢尧舜禅,岂肯入箕山。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以隐于箕山,不仕尧舜相的巢父、许由自比,表达了自己不愿为统治者效力,甘心隐居山林的思想,同时抒发了对时世的不满和忧愤之情。

【答案】

译文

巢父、许由并非我的志向,只是偶尔闲来山中。

如果遇上唐尧、虞舜那样的圣君,我怎么会去那箕山隐居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写的一首诗,表达的是他对当权者“尧舜禅”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说,我并不羡慕那些隐居的巢父、许由,而是偶来山中,闲情逸趣,自得其乐。诗人用“非吾志”三字,表明自己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而隐居的,而是为了“林泉”的清静幽雅而暂时隐居。这种心态是很可贵的,它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生活情趣。

次句紧承首句,说,假如遇到唐尧、虞舜这样的圣明君主,我又怎么会像巢父、许由那样隐居呢。这里诗人用了反诘的语气,表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并不满足,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仕为官,做点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最后一句是前两句的具体化,进一步说明自己的隐居态度。诗人说,如果遇到唐尧、虞舜这样圣哲之君,我又怎么能像巢父、许由那样隐居呢,这实际上是在说:即使遇到圣君明主,我也不会去隐居的。

诗人并没有表现出什么隐士高风,相反却表现出一种不甘寂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这正是作者之所以值得称道的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