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敢望千秋。
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感时
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敢望千秋。 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李叔同的古诗《感时》,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感慨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杜宇鸟(杜鹃鸟)的哀鸣来象征国家的忧伤和作者个人的失落感。同时,通过对比“将军”和“非将军”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句释义:
- “杜宇啼残故国愁”,描述的是杜宇鸟在故国上空哀鸣的情景,象征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现状的忧愁。
- “虚名况敢望千秋”,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声的看法,认为即使是虚名也不敢奢望长久的存在。
- “男儿若论收场好”,这里的“收场”意味着结局或结果,暗示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活,那么结局可能并不理想。
- “不是将军也断头”,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悲壮的态度,即使不是英雄豪杰,也要像将军一样英勇赴死,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翻译:
Ducks’ cries echo across the old nation’s sorrow, a shadowy name dared to hope for eternity. A man, if only he could achieve his goal, would not be a general; he would die with his head on the chopping block.
注释:
- 杜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够呼唤子规鸟的鸟类,常被用来象征悲伤与离别。
- 故国愁:指怀念故土的忧愁。
- 虚名:空有的名义,没有实际价值的名字。
- 千秋:形容时间很长,这里指代长远的未来。
- 收场好:指结局顺利或成功。
- 将军:古代的一种官衔,此处借指有成就的英雄人物。
- 断头:指死亡,尤其是英勇地牺牲。
赏析:
《感时》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深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人类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自己人生目标的追求。诗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