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载,原名刘赓,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48,卒于公元1328
元洺水人,字熙载,号唯斋。
刘肃孙。
幼有文名,师事王磐。
世祖至元中,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累官翰林承旨,加光禄大夫。
卒官。
赓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
生卒年:1248-1328
熙载,原名刘赓,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48,卒于公元1328
元洺水人,字熙载,号唯斋。
刘肃孙。
幼有文名,师事王磐。
世祖至元中,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累官翰林承旨,加光禄大夫。
卒官。
赓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
生卒年:1248-1328
这首诗的译文是: 百门山 其一 一泓寒碧湛空青,喷玉跳珠不少停。 落日涌金亭下看,百泉亭是万泉亭。 【注释】 ①百门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与九华山之间的大山。这里指青阳境内的一座山峰。 ②一泓:一道清泉。 ③湛:深黑色,这里是形容水的颜色深蓝而清澈如玉。 ④喷玉:像珍珠一样喷射而出。 ⑤跃:跳跃,这里用来形容水珠跳跃的样子。 ⑥落日:落日的余晖照在山上。 ⑦涌金亭:即涌金寺
窝名安乐一蘧庐,百尺源头访故居。 百尺源头:比喻学问渊博、知识深厚。 访故居:到旧日的家宅去拜访。 万古千秋示诸掌:意思是说,先生一生留下的学问和经验,像万古长存一样被人们传颂。 先生经世有遗书:指先生在世时留下的许多治国安民的主张和思想,如《易》《诗》等经典著作。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古代学者(可能是孔子)的颂扬。他称赞这位学者的学问渊博,像百尺高山源头一样源远流长
百门山 其二 太行山色扑亭除,疏影横斜水竹居。 寄语爱梅林处士,苏门风土胜西湖。 注释:百门山上的景色如同太行山一般,树木的枝叶稀疏地斜向水面,生长在竹子之中。请你告诉爱好梅花的林处士,这里的苏门风土比西湖还好。 赏析:此诗为咏物诗。首句写景,点出题意,描绘出百门山的景色,写出了其秀美、清幽的特点。次句写百门山的景致,“疏影”二字用得极妙,形象地描绘出了百门山的山姿。第三句以爱梅林处士为例
卫源庙 客来讵敢濯尘缨,蘋藻区区效寸诚。 愿乞一杯亭下水,散为霖雨济苍生。 注释: 客:来访的人。讵(jū):难道,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讵敢:怎么敢。濯:洗。尘缨:尘埃满头的官帽,这里指官场。区区:一点点。效:献,奉献。寸诚:一寸诚心,比喻微不足道的心意。 请允许我为这地方奉献一杯酒,让雨水化作甘霖洒在大地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卫源庙的诗,表达了诗人在卫源庙前为民祈福
元洺水人,字熙载,号唯斋。 刘肃孙。 幼有文名,师事王磐。 世祖至元中,荐授国史院编修,迁应奉翰林文字,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累官翰林承旨,加光禄大夫。 卒官。 赓久典文翰,当时大制作多出其手,以耆年宿德,为朝廷所推重。 生卒年
韩中村并非元代诗人,而是明朝时期的人物。他是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的一位诗人,字星甫,是元天台人,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 韩中村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战争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他的诗风清远,用意推敲,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在研究韩中村的诗作时,可以发现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