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之,原名何迁,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1,卒于公元1574
何迁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万松庵》和《送人守绥德》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
字益之,号吉阳,是湖广德安(今湖北安陆)人。他是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三甲200名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九江知府等职。何迁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还深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学识渊博,尤其对性名之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益之,原名何迁,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1,卒于公元1574
何迁是明代的诗人,他的作品《万松庵》和《送人守绥德》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
字益之,号吉阳,是湖广德安(今湖北安陆)人。他是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三甲200名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九江知府等职。何迁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还深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学识渊博,尤其对性名之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译文】 邯郸道中 吕祖祠前秋草衰,邯郸道上车轮回。 青山一片市朝改,白日欲下朝歌隈。 平原客散赵宫废,魏家歌舞寒烟积。 世间万事春梦中,枕边岂羡仙人术。 吁嗟乎仙人一去不复来,洞箫寂寞青鸾哀。 黄粱踪迹俱尘埃,行人夜渡漳河水,但见当年铜雀台。 【注释】 邯郸道中:邯郸道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这里泛指旅途中的邯郸地区。 吕祖祠:供奉吕洞宾的祠堂。吕祖,即唐代道教著名人物吕洞宾,号纯阳子
印台书院 印台何巍巍,荆楚瞻景光。 美人恣远心,游衍古台旁。 卓越比英姿,俶傥施众芳。 朝披阳阿林,夕薄阴卉冈。 环顾高云齐,天汉断微茫。 开极七泽渺,杖策九嶷长。 鄳阨横荒涂,洞庭转苍苍。 因之览四海,鸑鷟与翱翔。 注释: 印台:印章的形状像台,所以叫“印台”。 荆楚:指湖北、湖南一带。 美人:指诗人自己。 恣远心:尽情地舒展自己的心意。 游衍:游历,漫游。 俶傥:超俗不凡。 阳阿林:山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西山落日佳气来”,意思是说西山的太阳落下,美丽的气息从那里飘荡而来;“东阁白云飘满台”,意思是说阁楼上飘动着白云;“野老独游河汉杪”,意思是说一位年迈的隐士独自在天河之旁游玩;“仙源疑在潇湘隈”,意思是说好像仙人的源头就在那潇水和湘水交汇之处;“故邀月色净琴瑟”,意思是说故意邀请月光让琴瑟的声音更加清晰美妙;“谁遣江光浮酒杯”
【注释】 万松庵:一座建在山中的寺庙。青林千尺阴(阴,指树木的阴影):万松庵周围的树林高耸入云,树荫遮天蔽日。覆:覆盖。此:这。山中阁:山上的亭子。月出不逢人(逢,遇见):月亮出来时,没有人看见。门前松子落(松子,松果):门前的松树上的松果纷纷落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万松庵夜景的小诗。“青林千尺阴”,描写万松庵周围茂密的森林和它浓密的树荫;“覆此山中阁”写出了庵寺坐落在高山之顶
注释:古树自含秋色,白云故恋青山。野老已经忘却了渡口,桃花不要到了人间。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隐士在桃源中的隐居生活。诗中“古桂”指的是桂花,“秋色”是形容其芳香浓郁。“白云”指代的是山间飘渺的云雾。诗人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古桂自含秋色”,描绘出一幅古树含秋色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次句“白云故恋青山”,则表现了诗人对山的眷恋和喜爱之情。 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在寺中静夜独坐时,对自然美景及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长日招寻病不休”描述了诗人因疾病而长时间地寻找治疗,但病魔却似乎无法被治愈,这反映了诗人对疾病的无奈和焦虑。接着,“美人遗我思悠悠”则表达了诗人思念远方的爱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使得诗人更加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佛香出径夜开阁”
【解析】 此题为“补写”题。要求补写的诗句是“金泉寺”,且与“招携不厌论文地,为尔来寻江苑秋”,“对酒已拚连夜醉,相思无那隔年愁。帘开疏豁鸟窥户,林薄翠微人倚楼。”“把臂法筵应有伴,行藏一笑共虚舟。”五句相照应。补写的诗句要符合诗的韵律、字数、结构,并要和前四句有联系。 【答案】 ①招携不厌论文地,招携:邀请。不厌:不厌倦。论文地:指在金泉寺中讨论学问。②为尔来寻江苑秋:为了你而来寻找秋天的景色
屋上开岩洞,床头滴涧泉。 流云常到户,纤月半垂帘。 注释: 屋上的岩石洞口,床头的山泉水。 流水常常流到窗前,半弯的月亮悬挂在窗帘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隐居生活的诗。第一句写山中岩洞的幽深。第二句写山泉从石缝流出,叮咚悦耳。第三四句分别写山中云雾缭绕和月光如水,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注释】 戎马:指军队。远行:远征。龙沙:指沙漠,泛指边地。燕颔:指下巴方正如燕的雄姿,比喻武将。秦川:指关中平原,古称秦地,今陕西省一带。晋水:即汾河水,发源于山西省中部。长城:古代边防工程,多指万里长城。 【译文】 战马依旧雄壮,旌旗再次远行。 边塞上将识英雄,书生气魄显书生。 树引直插秦川地,山连晋水更清澄。 因你思念保边疆,万里长城胜景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友人赴任绥德时所作
明代诗人吴伦,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湖北阳新人。吴伦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为“后七子”。他的诗歌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伦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诗作的丰富性,更在于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表现。吴伦的诗作以赋得秋江送别和苕溪春晓图为代表作。其中,赋得秋江送别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